第290章 见好就收? (第2/2页)
在座的众人都知道,华夏文化里前面的话都是场面话,‘但是’之后的才是重点。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张广松接下来的话。
“随着咱们陆续解放了近乎全境,伊洛瓦底省、德林达依省、克伦邦、孟邦等地也纳入了咱们的控制中。可以说在鬼子勃固方面军被彻底消灭后,这7省7邦,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已经全部是咱们的了。”张广松的声音不高,但是众人听到他的话都很兴奋。
“虽然咱们是在这些新解放的地方暂时实行军管,但是这当地的公务员、教师、巡警等系统早晚也是要建立起来的,不管是对约翰人和鬼子留下的系统进行改革还是干脆另起炉灶,咱们都需要足够的人才和钱粮。”张广松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忧虑,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似乎在寻找着共鸣。
作为张弛的首席秘书,张广松可以看到整个勃固方方面面的数据,这庞大的数据自然让他有喜有忧。他清楚地知道,安民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民政管理上,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之前跨越边境的德林达依山脉进攻暹罗,咱们的后勤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好在咱们只是冲过了边境,没有向曼谷方向深入,不然要是再打下来一大块地区,我这边可就没有足够的人去接收了啊。”
张广松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他闭口不语,闷头抽起烟来,烟雾从他的嘴里缓缓吐出,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是他内心的焦虑与迷茫的具象化。
张弛闻言也是叹了口气,从他在42年穿越过来,安民军花费了大概2年时间终于全取勃固全境,但新生的安民军终究根基太浅。
他深知,军事上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如何巩固这些胜利,如何在新解放的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才是真正的难题。
真要是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军事上还好说,民政上确实有困难,光是足够的管理人员就不好找。
张弛的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会议室的墙壁上徘徊,仿佛在寻找着某种答案。
来个出工不出力,就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但是二战这几年却又是唯一可以合法靠武力大规模改变国境线,甚至生造出一个全新国家的最后机会。
一旦错过,等到二战结束,白鹰和毛熊的重心重新放到南洋方向来,小打小闹搞搞边境摩擦,抢夺几个大洋上的小岛凭安民军的本事还算容易。
万一闹大了,搞成安南战争2.0,甚至北约华越全面肉身下场,直接开始三战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张弛实在不想错过当下这个机会。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华人在南洋的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故土、婆罗洲的坤甸、三口洋地区就必须要拿到手里。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整个婆罗洲都能拿下。
当初兰芳共和国鼎盛时期有差不多400人口,即便几经尼德兰殖民者和当地土人的压迫,现在当地至少也有上百万华人后裔,张弛自然不能把他们丢在那里任人欺压。
还有马来地区的数百万华人,尤其是南洋张家所在的槟城还有柔佛州、霹雳州等地。等到马来人的巫统掌权,这些地区甚至连华语学校都受到打击,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被硬生生打断,华人反而成了二等公民。
就连数百万马来华人翘首以盼的华资大学最后也被巫统抹杀。
张弛觉得自己穿越了一次,还来到了南洋这个特殊的地方,自然要为南洋的这些华人做些什么。
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异国他乡遭受欺凌,他要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呼吸,自由地传承自己的文化。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