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不一样的《阿嬷》 (第2/2页)
歌词是以回忆和叙述的口吻展开,也带着一种淡淡的好奇和怜悯。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
大字也不识几个,
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音乐还在延续着平缓的节奏,旋律稍显低沉,配合歌词中阿嬷无奈的命运,加入一些如木管乐器的音色,增添一份质朴和沧桑感。
【感觉不一样了有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前面几首歌,我再听一次有些无奈的感觉?】
【不是你一个人有错觉!之前直播的时候我还感觉,阿嬷和阿公这样在一起也挺好的. . . . . .】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不止柴火)”
背景旋律在这部分稍微上扬又回落,如同炊烟升起又飘散。加入一些打击乐器来模拟柴火燃烧的声音效果,增强画面感。
【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
【这里有一种生活的艰辛感。炊烟本是生活气息的象征,但“把腰压弯”被多宝唱的很沉重!】
【是啊是啊!阿嬷在生活重担下的劳累。括号里的内容更像是一种内心的叹息,是在暗示阿嬷被生活的各种苦难压弯了腰吗?】
【“压弯她不止柴火”多宝好像语气哽咽了!不是我的错觉吧?】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这里和之前的一样,音乐节奏稍显轻快,旋律带有一丝温馨的感觉。
但一些轻快的打击乐器配合弦乐器,也把阿公唱歌的欢乐场景,与阿嬷的辛苦形成了对比。
“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
等远方开来的车,
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
眼神还在期盼着。”
【一样啊!哪里不一样了?】
【是啊,你们心里想多了吧!】
【这首歌都上了多少热搜了,赖多多她怎么可能临时改词!】
【旋律变得更加抒情,节奏稍慢,突出阿嬷等待的漫长和期盼的心情。运用弦乐器的长音来营造出这种期待感。】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
可都被远方的风,
吹走了. . .”
赖多多的嗓音开始在这部分变得空灵起来,旋律也较为悠扬。
用风声的音效和一些特殊的乐器效果加入来表现“远方的风”,声音带有一种消逝的感觉。象征着子女的离去。
“山那边是什么,
是儿女高楼坐,
把她遗忘在深山里的角落。”
背景音乐旋律带有一种质问的感觉,节奏稍强。通过乐器的强弱变化来突出歌词中的对比,表现出了里面歌词里的阿嬷的孤独和被遗忘。
【不是!是我记错了吗?这里不应该是“她生了一个又一个,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山那边是什么,是烈士的英魄,是他们拼死保卫的新中国”?怎么改了?】
【是啊,是啊!为什么要改!之前那般多爱国啊!为什么要改?】
【这里的歌词和之前爱国的不一样!是充满了质问和对阿嬷被遗忘的同情。但我感觉更像原版!】
【是啊,写的就是现在吧?通过对比山那边儿女的高楼大厦和阿嬷被遗忘在深山角落的处境,来表现现在这种现象的不满?】
【从赖多多在唱“把她遗忘”的时候加重语气,表现一种谴责的情绪时,我就知道,这首歌和之前的不一样!?】
“河那边是什么,
是娘家的村落,
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
赖多多在唱到“河那边是什么”同样用疑问的语气,“是娘家的村落”唱得比较柔和,带着一种怀念的情绪。
“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唱出阿嬷的无奈和无力感,“跨不过”三个字加重语气并且拖长。
这路的音乐旋律也带有一丝忧伤和无奈,节奏较为缓慢。用流水的音效来象征河,增加歌词的情境感。
【多悲哀!呜呜呜呜,我不要这一版!太难以接受了!】
【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我想听现场版的!!!】
【还是最开始那一首听着舒服!激情四射!有力量感!这个总冠军很emo!我前面几首都给我唱哭了!这一首就算了吧!】
【也认真听了,各有各的好,一个为大家,一个为小家,特别好!特别是这几句有对阿嬷被困处境的同情,也有一种对阿嬷回不去娘家的悲哀。河那边的娘家象征着阿嬷回不去的过去和故乡,裹着小脚跨不过河体现了她身体和命运的双重束缚。】
【2025开始都会暴富暴美暴瘦的公主老爷点点书架和催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