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新的开始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末世抽取轮盘!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夜空原本如往常一样布满繁星,闪烁着神秘而祥和的光芒。然而,突然之间,天边出现了一连串耀眼的光亮,起初人们还以为是流星划过,不少人甚至带着惊喜的心情驻足观望、许愿。可很快,情况就变得不对劲了,那些光亮越来越多、越来越亮,而且伴随着呼啸声,朝着小镇的方向疾驰而来,原来是恐怖的陨石雨降临了。
小镇的应急管理部门之前虽然做过各类灾害的预案,但陨石雨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况还是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得益于平日里对古代文明科技在应急管理方面应用的深入研究,还是迅速展开了应对行动。
在城市建设方面,小镇的城墙尽管不像古代那般用于抵御外敌,但在这陨石雨来袭时,其坚固的结构竟意外地挡住了一些较小陨石的撞击,就如同古代城墙在洪水来临时成为阻挡洪水漫延的屏障一样,为城墙内的部分区域争取了些许安全时间。而城内的排水系统,原本是为了应对暴雨等天气设计的,此刻也发挥了作用,陨石雨撞击地面造成的积水,顺着那些合理规划的沟渠走向,快速通过排水口排出城外,避免了内涝影响救援行道和居民疏散。街道的宽窄设置以及建筑的间距安排,也使得一些因陨石撞击引发的小型火灾没能迅速蔓延开来,为人们疏散和后续的灭火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仓储部门这边,一直借鉴古代仓储制度管理着应急物资。常平仓、义仓式的管理理念让物资储备十分有序,除了储备有充足的粮食、医疗物资、生活必需品外,还考虑到陨石雨可能带来的特殊情况,额外储备了防护头盔、简易的避难棚搭建材料等物资。物资分类存放清晰明了,定期盘点从未间断,质量检测也严格执行,出入库管理更是井井有条。在得知陨石雨来袭的第一时间,工作人员就迅速按照预定方案调配物资,根据不同区域受灾情况和人口分布,将物资送往最需要的地方,保障了居民在混乱的局势下能有基本的生活物资和防护用品可用。
通讯部门则是参照古代的烽火台和驿站制度,迅速传递着信息。当监测到陨石雨的那一刻,预警信号就如同烽火点燃一般,沿着现代通讯技术构建的多渠道、多层次信息传递体系,快速从监测点传达到了镇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各个社区以及每一位居民的手机上。同时,在偏远一些且通讯容易受干扰的区域,事先建立的类似驿站功能的应急中转站点开始发挥作用,保障信息传递不会中断,指挥决策也能及时下达至各个执行环节,比如通知救援队伍前往受灾严重区域、引导居民前往安全的避难场所等,让整个小镇的应急工作在信息通畅的情况下有序开展。
社区里,平日里借鉴古代基层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的社区应急响应小组立即行动起来。组长敲响了紧急集合的铜锣,小组成员们迅速集合,按照之前演练过的流程,挨家挨户地组织居民疏散。有的居民慌乱中不知所措,小组成员们便耐心地安抚,告诉他们要像古代邻里互助那样,现在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他们帮助老人、孩子,带领大家朝着事先规划好的应急避难场所跑去,一路上还不忘宣传应急知识,提醒大家要保持冷静,注意躲避可能掉落的陨石碎片。到达避难场所后,应急响应小组又开始对受伤的居民进行临时救助,统计人数并及时将本社区的受灾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协助上级合理分配后续送来的救援物资,整个社区在这场灾难面前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
疫病防治方面也不敢松懈,陨石雨撞击后扬起的尘土和造成的环境破坏,很容易引发疫病传播。医疗团队参考古代本草典籍中的记载,利用现代药理学、化学分析等手段,快速筛选出了几种可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对抗病菌的草药配方,加紧制作成简易的防疫药剂分发给居民。同时,在小镇边缘设立了隔离场所,借鉴古代隔离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监测、消毒防护、后勤保障等技术和管理方法,将一些有受伤且可能感染的居民妥善安置在里面,实时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每天定时进行消毒,保障隔离人员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和心理健康疏导,力求阻断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们运用着古代军事战略思想来指挥这场艰难的应对行动。他们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陨石雨的相关信息,比如陨石的大小、密度、剩余数量以及可能的撞击范围等,一边运用现代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精准评估受灾区域的情况以及后续救援资源的需求,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比如组织人员对一些受损但还能抢救的重要设施进行临时加固,安排更多的救援力量前往人员密集且受灾严重的街区。同时秉持“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念,积极与周边城镇沟通协调,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应对这场超出单个区域应对能力的陨石雨灾害,通过提前预警让还未受灾的区域做好准备,组织居民转移避险,协调各方力量进行预防准备工作,尽量减少陨石雨对整个地区造成的损失。
水利工程部门时刻关注着陨石雨可能引发的次生水旱灾害,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规律的治水理念,对小镇周边的河流、水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在山区的一些小型水库,担心陨石雨撞击山体引发泥石流冲入水库导致溃坝,工作人员迅速按照预案,打开部分泄洪通道,合理调节水量,既保障水库的安全,又避免下游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在河流附近,提前设置好的简易分洪设施发挥了作用,将因陨石雨导致河水上涨而多余的水量引导到周边的低洼地带,既减少了洪水对沿岸居民的威胁,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维持了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稳定。
建筑工人和工程师们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参考古代建筑技术,那些采用了类似榫卯结构力学原理的避难场所,在陨石雨引发的地面震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选用的新型高强度、高韧性建筑材料,通过特殊的连接构造,如同榫头和榫眼咬合一般,将各个建筑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地分散了外力冲接,使得避难场所没有出现坍塌的危险。而且避难场所的选址也是遵循古代建筑选址原则,避开了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又靠近水源,方便居民在避难期间的生活用水需求,为大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临时庇护场所。
天文气象观测人员利用古代天文气象观测成果,结合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陨石雨过后的天气变化趋势。他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融入到当下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中,准确预测到了后续可能出现的大风天气,提前通知居民做好防风准备,加固避难场所和临时安置点的简易建筑,避免因大风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为救援队伍调整救援计划提供了依据,减少了气象灾害对小镇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指导农民借鉴古代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经验,运用现代的灌溉技术、农业设施等,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一些受损的农田进行及时修复,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为小镇后续的生活恢复奠定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