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清查 (第2/2页)
高寅继续讲,“父皇,儿臣在东宫等着父皇的旨意,这个监国太子可以不做,若父皇信不过老师,儿臣愿和老师一起回黄州迎敌。这个朝堂交给二弟即可!”
高世尧叹息一声,一摆手,“当年之事朕确实有私心,这个监国太子还是你来做。觉儿做事不谙章法,绝非明君之才!待越国公病愈回朝,朕自会召见,说明当年之事。”
“父皇,儿臣还有奏章要批阅,改日再来向父皇请安!”高寅说完此话便大步走出景阳宫。
望着高寅离去的身影,高世尧禁不住叹气,“如此看来皇后已将当年之事告知太子,太子对朕有所怨恨,越国公戴云亦得知当年之事,宫中亦有不少当年的内侍。天福,暗查宫中内侍,查到泄露次秘密的内侍。”
段天福轻甩拂尘,“老奴即刻去查!”
“太子拜戴云为师,一言一行皆和戴云相近,若觉儿有太子一半的仁德和信义,岂能只做一个端王。戴云手握黄州三万重甲铁骑,若今日朕下旨罢黜太子,明日戴云便会率三万重甲铁骑和北境六州十余万驻军入京找朕算账。整个大康的军心和民心皆向着戴家。到时大康易主改姓。朕担不起罢黜太子的骂名!”高世尧此时暗自后悔当年之事。
“陛下,明日越国公若送来回封地之奏折,该当如何?”
高世尧无奈地摆手,“太子监国,朕不再问政事!”
景阳宫这一闹,段天福对陛下多了几分怨恨,自此过后,陛下再也听不到一句真话。
此时离开景阳宫的太子高寅一步步走向御书房,心中五味杂陈,“父皇当年害死戴右相,今日又想残害戴右相的独子,若本宫保不住越国公,这个太子不做也罢,这个浑浊不堪的朝廷尽是自诩清流的清谈之士,边境抵御外敌的将士不受重视,本宫绝不会重用这些空谈的文官,只看文官的成绩,不看文官的清谈。”
这便是高寅的心思。
戴云接连三日上奏折请求回封地,一直没收到回复。这两日戴云在府中静养,依然派人打探朝堂之事,薛恒如实地回禀朝中之事,“公子,近日来太子贬黜几名空谈的世家子弟,吏部侍郎凌筱成秉承太子之意遴选寒门子弟填补空缺官位,京城骑兵营训练如常,汤奇将军擅长训练骑兵,公子莫要担忧!”
“太子和陛下对本国公的奏章不回复,本国公只想回封地黄州,不想在京城待着。这就是本国公的意思!”戴云此时想不通一件事,陛下为何不敬边境将士只重百无一用的文官?
“越国公府亲卫中可有陛下安插的暗探?”
薛恒低声回禀,“公子,五百府兵皆是从黄州丰泽县而来,上次看病的军医乃是临时从禁军调来的兵士,京城禁军中有不少暗探,在下并未盘查清楚才让陛下钻了空子!”
这次清查的结果还是不错,戴家府兵并未出现叛徒。
戴云笑着点头,“薛大哥,本公子搞不清一件事,当年陛下宁愿助成天兴和宁王祸乱朝堂,也不愿救家父一命。这是陛下那颗猜疑的心在作祟!这是陛下欠戴家的!一把龙椅令陛下淡忘了一切恩情!令人寒心!”
薛恒站在一旁,“公子,还有一个多月便是新年,新年不如在黄州丰泽县国公府度过。”
戴云正有此意,呵呵一笑,环视后院正厅一圈,“这两日剑伤已近痊愈,明日要去兵部述职,兵部尚书李昕一直不待见本公子,京城骑兵营的兵权在手上,李昕想要夺回京城骑兵营的兵权,兵部有右侍郎定王殿下坐镇,李昕空有一个兵部尚书的虚衔,并无实权。”
薛恒回应一句,“公子,在下去看看前院的府兵训练!”
戴云默许地点头,轻摇折扇,心中一直有一个疑虑,“这一世好不容易重现越国公府的百年荣耀,在京城屡遭陛下和朝臣的诬陷和暗杀,为何还要执着地前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康国的江山社稷?康国的黎民百姓?戴家的百年荣耀?还是个人的虚荣和偏见?”
这些事情令他很困惑,还没有一人为其解惑。当日杨明远的劝谏合乎天道仁义,越国公府的荣耀和未来还需戴云来守护。
“公子!余丞相来访!”
这是花雪儿的声音,此时花雪儿领着余昀慢步走进后院正厅,“公子!雪儿即刻去煮茶!”
余昀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近戴云,躬身施礼,“本相拜见越国公!”
戴云躬身还礼,做出一个请入座的动作,“余相,请上座!”
余昀坐在木椅上,瞧了一眼中堂上的书画,“越国公气色红晕,为何不上早朝?可是对朝堂有所不满?”
“余相,本国公近两日气色方有好转,奈何京城潘家和薛家暗中指使潘之泰刺杀本国公,本国公听闻京城潘家和薛家全族被侠客所灭,着实可惜!”戴云突然合上折扇,“本国公有证据显示这些皆是陛下暗中授意,二十二年前陛下任由成天兴和宁王相互勾结屠戮戴府满门,此事已由信阳侯卫婴和苍云侯景田风证实,故意拖延救援,如此自私凉薄的陛下令人寒心。今日又任由潘家和薛家行刺本国公,前几日陛下安插在负责的暗探办成府中军医又想借看病之由谋杀本国公,本国公的病情加重,如今只诛杀潘之泰,本国公还在家中歇息。戴家何曾有过二心,陛下为何要致戴家于死地?”
余昀叹息一声,“越国公,陛下怕是老糊涂了!如此行事,大康驻军军士还愿为陛下驻守边疆吗?”
戴云只说了一句,“余相,本国公已上三道奏折,上书请回封地黄州备战迎敌!整个朝堂皆有余相处理政务!”
“越国公,本相说一句劝慰的话,禁军和京城巡城司皆在将军手中,只需忍耐数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