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14章 封赏

第314章 封赏 (第2/2页)

“夫人有什么想法?”老实说王清晨并没有想好如何处置。

毕竟这座府邸也着实不小,在京师之中至少也价值千金,这么空置着也不是事。

“或者我们可以将家中亲人一同接来”

王清晨愣了一下,他知道源冰说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以及叔伯两家。

这是王清晨从未想过的。

穿越过来,除了自家人他确实没有更多的亲情维系。

尤其是爷爷奶奶待他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感情自然不深。

后世的思想根深蒂固之下,他并不知现在的时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

他自以为老家亲人受他恩惠便应知足,他们有他们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两不相干才是最合理的。

只是,这个时代不是这样的。

亲人这两个字太重了,王清晨不太适应。

而他也知道源冰的想法,如今王氏也是有爵位的,却不想一个家族单单只他自己是不行的。

血脉维系的感情也是他在这个世界所剩不多的纽带。

“那便依你所言”

这两年源冰和自家母亲往老家送了不少东西,王清晨以为这些已经足够,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想的简单了。

作为王家如今的女主人,源冰自然要为自家夫君考虑。

她魏国公府就是因为人丁不旺,这才在京师的存在感不强,而人丁兴旺与否也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潜力,毕竟千年世家又有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

家族子弟成材一个,便为家族增加一分底气。

单靠王清晨单打独斗,很快便会被历史淹没。

只有长青的世家,没有长青的人,这也是源冰的思虑所在。

只是也不知叔伯家的子弟有没有成才的,想来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不过以他如今的地位,想来还是能庇护一二的。

“那我这就去和爹娘商量商量。”源冰兴高采烈地去了。

不过此事却不急于一时,毕竟府内还要收拾,相关文牒还要准备,而且马上就是农忙,仓促之间也容易出现乱子。

\不用着急\王清晨叮嘱道心中却不知作何想法。

……

随着比斗落下帷幕,大朔和北戎的和谈变得顺利许多。

最终在锡勒的默许之下,为期三年的《两边议定》正式签署。

随后大朔便会以国书的形式发往北戎。

之所以时间并没有订立的特别长,也是因为两方都各有算计,毕竟两方灭亡对方的想法不曾有任何一日衰减。

《两边议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

最主要的边界问题暂且搁置,因为双方对未来都有不错的展望。

第一,设立两国边界缓冲地带

以长城为界,双方在长城南北百里建设了望台,双方百姓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渔猎、贸易、交流等,但不得越界侵扰。

同时以此为缓冲地带,两方人马最多到达长城界,并且在这三年内,两国不得以任何理由过界围杀,凡过界者共讨之。

当然这也只是书面上这么说,至于会不会如实照做,王清晨觉得并不乐观。

同时,大朔与北戎各设巡检司,于长城沿线巡逻,维持秩序,处理纠纷。

第二,增加两边贸易

双方在丰州、云州、幽州开设三处榷场。

榷场由双方共同管理,制定交易规则,收取商税。

榷场开放时间为每年春分至秋分,每日卯时开市,酉时闭市。

大朔可向北戎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北戎则可向大朔提供马匹、皮毛、药材等物资。

严禁在榷场交易兵器、甲胄等军用物资,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双方互派商队,深入对方境内贸易。

商队需持有官方颁发的路引,按指定路线行进,不得随意逗留、滋扰百姓。

两国开边市也是大朔这次和谈的主要目的,毕竟大朔实在太缺战马了,而战马的培育短时间又看不到成效。

三个榷场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购买马匹,其次才是刺探军情。

当然这些都是相互的,比如北戎各项物资都极为短缺,如果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能够得到,劫掠便会减少。

这也是大朔被迫做出的妥协。

第三,两国双方互派学子交流

这一要求是北戎主动提出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北戎的政治人才,毕竟赵氏在北戎的一系列举措造成的影响实在太过重大。

加之这次文斗的挫败,也从侧面反应了北戎在文教方面人才的缺乏。

大朔一众大儒颇感欣慰,毕竟以教化万民为己任的他们,推广儒家文化自然不辞辛劳。

而大朔往北戎派遣学子,则学习骑射、畜牧以及草原文化等相关知识。

第四,双方互赠典籍、文献以及特色制品

这也是北戎提出的,目的不言而喻,而终极目的则是加强部落子民的思想控制,现在的北戎王庭仍然是比较松散的政治联盟,缺乏国家的概念,这是北戎王不能接受的。

他不想他的民族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样,烧过一茬,再长一茬,翻看草原历史,历史的滚滚车轮淹没了多少如他一般的民族。

他想自己的民族像大树,像高山,像长河,即便千年也屹立不倒。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汉人,他想更了解汉民族,更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及长久之道。

至于《两边议定》其他方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两国互使,边镇争夺,俘虏互换等。

这些细节方面的事情都会由礼部详谈。

即便这样,和谈也足足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

骁骑彻底打消了锡勒的骄傲,所以双边的和谈进行得很是顺利。

四月二十的《大朔新闻》一整版都是关于这次和谈的细节。

掌握主动权的大朔官员在各方面的细则上都是锱铢必较,而北戎一方虽然据理力争,但是比斗惨败却是让他们没有一点底气。

而关于《两边协定》的具体细则,但凡有点嗅觉的商人都能闻到商机,毕竟北戎在他们眼中那可遍地都是宝。

以往碍于北境的局势他们都没有往北的兴趣,如今有两国官方作保,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利益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拟。

这或许也是景佑帝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繁荣商业,增加商税收入,改善国库状况。

不过,王清晨对此却没什么兴趣,虽然征北侯府在北境的势力最大,但是他真没什么人手啊!

或许将叔伯一家接来也是一桩好事。

不过他还是修书一封送往北境,钱他赚不了,但是过路费他外公还是可以收一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