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朝局诡谲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近来,秘书省愁云惨淡的氛围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
那原本承载施躬及一众大儒荣耀与希望的功劳簿,此刻竟成了一团乱麻,好似一笔无人能理清的糊涂账。
出了如此大的纰漏,赏赐有没有还不一定,施躬想要更进一步看来是不可能了,这只能算是时运不济。
这位即将致仕,本该安享晚年的老臣,此刻却不得不拖着衰老的身躯,每日艰难地来到秘书省当值,此事当头,就连致仕都不能。
如今,他满心皆是无奈与失落,每日的唉声叹气成了他在这沉闷环境中的独特音符。
往昔,王清晨的诗词对他而言,犹如春日暖阳、夏日清风,能让他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慰藉与愉悦。
可现在,哪怕那些优美的诗句在他耳边反复吟诵,他也只是机械地听着,内心毫无波澜,再也提不起一丝兴趣。
王清晨,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内心同样烦闷不已。
他独自一人在秘书省的长廊里缓缓踱步,目光一一扫过身边的同僚。
只见他们个个神色萎靡,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与迷茫,仿佛被抽去了精气神。
毕竟差一步秘书省上下就能得到赏赐,还是大家期待了数年的赏赐,现在全都泡汤,他们能有精神才怪。
看到这一幕,王清晨不禁回忆起曾经在这里的美好时光。
那时的他,宛如闲云野鹤般自在洒脱,工作之余,时常能寻得片刻清闲。
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式,这场变故,将他曾经的惬意生活彻底击碎。
朝堂之上,张医正的奏折只是小小波折,大家的目光始终围绕在镇北王一案上。
彻查镇北王案掀起的风波正愈演愈烈。
紧张与焦灼的气息,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在每一位大臣的心头蔓延。
李炤有点麻爪,每一次讨论,每一个决策,都像是在悬崖边缘行走,容不得半点差错,关键这种猜测陛下的心思是最难的。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份来自遥远北境的公函,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发函之人正是王清晨外公白破虏。
而公函的内容,直言不讳地为遭受诸多不公对待的镇北王鸣冤叫屈。
此事乍一听,让人觉得始料未及。
但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镇北王与白破虏,同属一个时代,在那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岁月里,他们身披坚甲,手持利刃,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并肩抵御外敌的入侵。
有着一份深厚交情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份公函的到来,并没有如众人所期望的那样,为镇北王案件的真相带来一丝曙光。
恰恰相反,它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原本就迷雾重重的局势又增添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每一条线索都像是被隐藏在了黑暗的深渊之中,难以捉摸。
一心想要迅速解决此案,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平息风波的陛下,此刻也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审慎地审视这一复杂到超乎想象的局面。
这桩案件所牵扯的范围之广,涉及的人物之多,产生的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了他的最初设想。
更何况,如今北境再度卷入其中,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让人无从下手。
朝堂之上,白破虏的这一行为,也将他自己卷入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这一切,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必然结果。
自古以来,军政两道界限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军事将领贸然涉足政事,这在传统礼法上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因此,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对他提出质疑与指责,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甚至有人私下里猜测,白破虏此次举动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也许,这只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次试探,试图通过此举来窥探朝堂对他以及镇北王事件的态度,进而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好在白破虏当初的举动足够清醒,有着陛下的一千近军将领在,为他打消了诸多猜忌。
与此同时,御史台也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再次发力。
然而,他们的目标并非针对镇北王案,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了另一件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上。
郑重地再次向景佑帝请奏册封太子。
这一提议,犹如一颗火星落入了干柴堆,瞬间点燃了朝堂的热情。
朝中众多大臣纷纷响应,一时间,朝堂上附议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从常理来讲,册封太子无疑是关乎国本、稳定社稷的头等大事。
它就如同为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巨轮确定了舵手,只有明确了未来的君主,国家才能在风雨飘摇中保持稳定,稳步前行。
毕竟陛下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并未听说身体有什么异样,但是立储自古也是国事。
这本应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这一重要事宜却一再被搁置。
直至今日,在众多大臣的强烈呼吁与不懈努力下,才终于成为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大势。
但眼下的朝堂,正被镇北王的案件搅得焦头烂额,各方势力在暗中激烈角逐,明争暗斗。
在这样一个极度敏感而微妙的时刻,册封太子的提议无疑让本就复杂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尴尬棘手。
王清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背后,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暗中操控。
毕竟,每次提出册封太子的时机,都像是经过精心策划一般,恰到好处地与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冲突。
这一诡异的现象,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脊背发凉。
王清晨的内心不禁泛起一阵寒意,他暗自思忖:这会不会又是一场针对梁朝的惊天阴谋?
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大臣们乃至天下百姓对梁朝的信心与好感,必然会遭受沉重的打击。
想到这里,王清晨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不禁让他打了个寒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