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天命在梁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第471章
听得林时应允,姜元的表情好看了许多,心中的不安之色也逐渐消散。
他坐直身子,询问道:“什么事?大帅请说!”
林时沉吟一瞬,淡淡道:“我希望你能写一封信去劝降淮南,以你私人的身份。”
姜元一愣,脸色陡然变得有些苍白起来:“大帅的意思是,让我劝降大兄?”
林时微微颔首,解释道:“这场仗继续打下去,受伤的只会是无辜百姓,我知殿下聪慧,理应知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这天下乱得太久了,百姓们也苦了太久了,三殿下若能劝降太子,乃世间一大功德,天下百姓,也会感念你的好。”
随着林时一番话说完,姜元和宋庐的脸上也没了血色。
他们就知道,林时留下他们,肯定不止是聊聊天那么简单。
只是连宋庐都没有想到,林时竟然会让姜元出面,劝降姜琦,还是以私人皇弟的身份。
这......
他们投降大梁,还能用不想连累十几万大军来解释,乃是义举。
可若是写信劝降还承担着大魏复国重任的大魏太子,他们成什么了?
姜元嗫喏一下嘴唇,额头上已经有冷汗冒出。
宋庐也是脸色难看。
他是真心降梁的,不然对不起将军的一番苦心,更对不起将军用他的性命为他和三皇子铺路。
可要他和三皇子写信劝降太子殿下,那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八个大字,可就真在他们身上齐活了。
林时说完,见两人脸色苍白,倒也没有继续催促。
他当然知道,此举会让两人名声尽毁,但这也是大梁留着他们唯一的用处。
虽说他不担心两人三心二意,蛇鼠两端。
但大梁的粮食也是百姓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总不能因为两人识趣,大梁便要供着他们白吃白喝吧?
何况以他们的身份,回京之后,身上的爵位也定然不会低。
爵位高,赏赐就多。
他们只需要投降,便能得到其他将领用命拼也拼不来的荣华富贵,这不公平。
所以,他们需要表达他们的态度和用处。
宋庐解决了粮草转运一事,态度有了。
若姜元能以私人的身份,给姜琦乃至于南齐的姜云梦去一封劝降信,那他们的用处也就齐活了。
也唯有如此,大梁才能毫无心理负担的拿出百姓献上的粮食,财物,来供养他们,让他们余生过得安稳。
不然,凭什么?
迎上林时打量的目光,两人也很快明白过来林时的用意,脸色不由得时青时红。
只是两人也清楚,林时现在给他们优待,那都是有条件的。
苏宁将军拿他的命换他们的命,也仅仅只是换命。
但接下来的东西,都需要他们自己争取。
若他们不争取,或许大梁看在他们投诚还算诚心的份上,也不会对他们如何。
但他们余生最好的下场,估摸着也就是被封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然后在太安城被软禁到死。
他们想要自由,想要荣华富贵,都得靠自己。
而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他们眼前。
只是,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有些沉重。
想到这里,两人不由得有些苦涩的对视一眼。
林时自认已经给了两人足够的时间思考,因此,见两人开始交换意见时,便轻声出言打断道:
“三皇子,你是聪明人,本帅还是那句话,大魏之亡,错不在你,这天下乱了一百多年,统一本就是大势所趋,区别便是大梁,大魏,亦或者是大齐谁能得天命罢了,而今大梁强势乃是无可更改的事实,姜琦继续负隅顽抗,也改变不了什么。”
姜元再次一愣,嘴皮子颤抖两下,最终,忍不住长长叹出一口气。
他摇摇头:“大帅所言,我如何能不清楚,只是我人微言轻,如今又降了大梁,只怕在大兄眼里,早就是那等忘恩负义贪生怕死之人,我之言,在他面前又有几分重量呢?”
林时摇摇头,随口道:“那不重要,你只需写上一封书信,本帅自有办法让他重视起来。”
听着林时不以为意的语气,姜元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之后,他又叹了一口气:“如此,我姑且试上一试。”
这话一出,林时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他点点头:“三皇子明恩义,识道理,真乃天下一大幸事。”
姜元没再说话,眼中黯然之色,令人神伤。
宋庐见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林时不再多言,端起茶杯,做出送客的手势,马上便有两名亲卫上前,将两人带了下去。
...
姜元的动作很快,翌日一早,林时案几上便摆上了一封言辞恳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降信。
林时粗略的扫过信上内容,又唤过亲卫询问一番,便唤来一队快马,命其将书信大张旗鼓送到淮南姜琦手上,顺便又唤来军中的宣传队,命宣传队朝天下百姓公开了信件的内容。
林时心里很明白,光靠一封信,还不足以让姜琦放弃到手的权势地位。
而且姜琦身旁的安仁修也不是个相与的人物。
但林时要的,也不是姜琦真的纳头便降。
他要的,是姜琦麾下将士军心涣散,失去战力。
毕竟,姜琦手底下的将士,与姜元手下的将士,成分不一样。
姜元手下的将士,都是当年潼关之战,姜承从各处边疆召回的边军,他们的家眷,大多都在其驻守的边疆之地。
反观姜琦麾下禁军,则尽是神都附近的人丁。
他们逃窜得太快,甚至连国库与私库之中的财货都未来得及带走,更不可能带走军中将士的家眷。
而这,就相当于林时手里有着大批量的人质。
有人质,再加上姜元这封情真意切的劝降信,纵然军中将士有愚忠者,也敌不过更多的人思念家乡和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