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人选 (第2/2页)
“都乡侯近来勤勉有加,政务处理得当,还时常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建议,与之前大不相同。”
见刘禅认真地回答,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慰:“陛下圣明,能看到李正方的转变。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能否改过自新。此前我们困守益州,不仅兵弱民疲,而且各种人才也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就会内部争斗,便是贤材也不能免俗。如今对外战事顺利,所有人都能看到希望,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改变,陛下在游戏中看到的列传之言,当仅供参考,莫要用于对臣子的定性。”
刘禅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什么,最后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相父说得对,那相父怕不是也看到朕最后丢人的记载了吧?”
这个问题让诸葛亮俯低了身子:“老臣无能——”
“相父相父!”刘禅连忙来扶,“这怎么能怪相父呢?都是朕没做好,陈郎君、朱郎君他们也是因为朕没做好,才来直接帮相父的。”
“其实陛下做的很好了。”诸葛亮没有顺着对方说下去,而是换了个话题,“那曹家连父辈基业都守不住,让司马氏篡权,孙家孙皓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暴虐之名惊动中原,连他的臣子都不愿意保卫他,后世更有多种昏庸无道、穷奢极欲、倒行逆施的皇帝,陛下跟他们比起来可谓是明君了。”
“陈郎君也这么说!”刘禅脸上立刻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说之后的皇帝多拟人,相比之下朕也算明君守门员了!”
其实早年“明君守门员”说的是唐高宗李治,不过随着网友论战以及各种非大一统国君全部被拉进皇帝讨论区的原因,很多人就把这个名头安到了刘禅身上。
听到这句话的诸葛亮原地顿了一下,然后决定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了,他深吸一口气,表情变得严肃而认真:“陛下,老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与陛下商议。”
“相父请说。”
“如今我军北伐顺利,一方面是因为将士们用命,又有百官在后协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世的郎君们源源不断送来各种物资,比如这次的短波电台,就可令我军于千里之外相互联络,当真是方便无比。”
是啊,就像我玩游戏的时候只要下了命令,无论相父和四叔在哪里征战,都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刘禅把这句话憋在心里没敢说出来,只是在一旁点头表示同意。
“而郎君们送来的书中,便有如何制作这些奇物的法子,只是内容繁多,老臣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想着学一下后世的经验,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再聚来贤材,让他们学习这些本领,纵然做不出电脑这般事物,但是学学怎么做制作水车、风车、化肥、制盐、炼钢也是好的。若是他们能看懂郎君们送来的书籍教材,将来不依靠郎君们的帮助也能完成发明创造和工具制造,便是只发挥那些书中所载内容三四分的本事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