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45章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第245章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第2/2页)

“无妨。”朱标缓步走下台阶,走到詹同身旁温声说道:“詹卿乃人父,又是国戚,但说无妨。”

“嗯.....”明白朱标是给自己一个亲自教训儿子的机会,詹同想了想道:“詹徽既领军职,当以军律惩治。”

“臣虽文人,也知我朝军中杀降过百者,杖二十。”

“詹徽不仅杀降,更是擅杀敌国平民,人数也早已过百。”

“虽杖一百,也不为过。”

“詹卿。”朱标语调和缓,轻声说道:“军中杖责甚严,二十棍便能让军中历练多年的武人一月下不来床。”

“五十即毙命,一百更是脊骨尽断。”

“詹徽年少,又没有根骨底子,一百军棍恐怕......”

“臣詹徽,愿领责罚!”

朱标声音虽轻,可终能让在场官员全数听到。

同样听到朱标这话,后方跪着的詹徽再次朗声请罪。

也是听出自家儿子话中的埋怨之意,詹同想了想,继续坚持道:“一百军棍,已是轻罚。”

“老詹!”

这次朱标还没开口,一旁站着的蓝玉却有些忍不住了。

当看到朱标略有愠色看了过来,蓝玉顺势改口道:“詹尚书不知军律,一百军棍等同杖毙。”

蓝玉想了想,转而看向朱标道:“启禀陛下,詹徽虽是有过,然其罪情有可原。”

“也正因詹徽率领新军将士于倭国战场善后,我军在前才无后顾之忧。”

“臣以为,小惩大诫,二十军棍即可!”

“梁国公....”

不等詹同继续开口,朱标当即打断道:“梁国公所言甚是,二十军棍。”

“待散朝后,詹徽前往军中领罚!”

“谢陛下隆恩!”

知道让自己散朝后去军中领罚是保全自己文人颜面,詹徽再次虔诚拜谢。

当目光略过自己父亲后,詹徽顿了一下,随即从牙缝里挤出声音道:

“多谢詹尚书!”

闻言,詹同默默叹了口气便也不再多言。

待两人退回官员对列,朱标环顾在场群臣,继续说道:“詹尚书方才提及各国使臣恭贺我朝国战大胜,遣使来朝。”

“礼部!”

暂代礼部尚书的高启快步出班,“臣在。”

“各国使臣可到京城?”

“回陛下,各国使臣陆续赶来,明日当尽数抵达京师。”

“妥善安排。”

“待各国使臣抵京,秦王、晋王、燕王代朕宴请各国使节。”

“臣领命。”

语罢,朱标冲詹同、詹徽道:“朕离京半年,你二人常不见贵妃,今既回京,也该让你们一家团聚。”

还不等詹同出声,詹徽拱身说道:“臣先领了军棍,再行拜见贵妃。”

知道詹徽心中有气,不愿和詹同一起。

朱标也不理会,转而看向蓝玉、常茂二人道:“你二人也许久未曾见过皇后,一起去吧。”

“多谢陛下!”

示意散朝后,朱标径直朝谨身殿走去。

而等朱标前脚刚走,詹徽随即便撇下詹同径直朝殿外走去。

看着詹徽那满是怒意,甚至都不愿与自己一同进宫的模样,詹同站在原地默默摇了摇头。

詹徽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本来无错。

可错就错在他太过急切,太想走捷径。

成为朝堂弄臣又有什么好的,历来弄臣们哪个不是风光几年过后便死无葬身之地。

正在詹同沉吟过后,打算快步追上詹徽同他说明白时。

太监刘保儿缓步走到跟前,温声开口道:“詹尚书,梁国公,小人为两位带路。”

“有劳公公了。”

当看到蓝玉正朝自己走来,还不等蓝玉近前,詹同便连忙拱手拜道:“多谢梁国公方才出言相救,如此小儿才免于重责。”

“嗯?”

一时间,蓝玉也有些发懵。

明明是詹同再三请求朱标严惩他儿子詹徽的,眼下詹同怎么还谢上了!

“老詹,咱蓝玉还真是看不懂你了!”

“要陛下惩罚詹徽的是你,谢我为詹徽求情的还是你。”

“你究竟是想要借机教训自家儿子,还是不愿让自己儿子受罚?”

面对蓝玉的询问,詹同苦笑一声,却也没有立即回答。

“敢问梁国公家中是否有子?”

“这不是废话.....”

“梁国公既为人父,自能明白下官一片苦心。”

看了眼殿外詹徽离开的方向,詹同意味深长,浅浅说道:“当父亲的,谁当真愿意教训自己的骨肉。”

“可不责备又怕让他误入歧途,更怕他不知天高地厚。”

“嗯.....”

蓝玉没太听懂,便也不想深究,转而嗤笑道:“你们这些文人就是扭捏。”

“詹徽倘若果真犯错,你这个当爹的揍他一顿便是。”

“况且陛下又是极看重詹徽,你又是何必。”

“正因陛下看重,我方才担忧啊。”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詹同忙改口道:“也是怕这孩子辜负陛下圣恩!”

闻言。

前面带路的刘保儿面不改色,似没听到般继续朝前走去。

而蓝玉却全不在意,和詹同说说笑笑便也朝后宫走去。

另一边,谨身殿内。

朱标正更换朝服,穿上更加服帖的常服。

而帷幔外,蒋瓛微微躬身,仔细禀报道:“回禀陛下,那沈三石原本并非江浙富家,其祖籍也不在江浙一带。”

“锦衣卫得报,沈三石原为泉州人,乃是洪武二年落第秀才,去年科举也是不中。”

“返家途中路经江浙,恰逢陛下南巡,故而留在当地。”

见朱标并未开口,蒋瓛继续补充道:“此人出身贫苦,家中并无巨财。”

“如此说来,此人算是白手起家了?”

换好常服的朱标走出帷帐,径直走到座位前坐下。

“半年光景,便能一跃成为我朝首屈一指的富户,甚至敢同朝廷叫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