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地万物,咱赐给他,才是他的;咱不给,他没资格抢! (第2/2页)
话说一半,朱元璋无力垂手,说道:“不必叫朱允炆了,去将汤和抬过来,咱要和他商量点事情。”
“是,陛下!”蒋瓛即刻领命。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汤和拄着拐杖走进大殿,朱元璋挥挥手,让左右尽皆退去,沉默了许久,平静的说出刚才发生的事情。
汤和脸色一变,劝道:“陛下不必多虑,百姓们的生活,相比于故元时期,还是要强上一些的。”
“只是强一点吗?”
朱元璋很不甘心,说道:“如果咱告诉你,在咱大明境内,有处地方的百姓安居乐业,官吏们与百姓平等相处,无论是士农工商,皆是一视同仁。”
汤和苦笑道:“陛下,您怕不是说笑吧?”
“还有,此地的百姓十分富足,家中的田产很多,每年收获的粮食吃不完,放在粮仓都发霉了。商贾们不再唯利是图,而是以信誉做生意,贩卖的东西应有尽有,闻所未闻。”
朱元璋继续道:“老人们皆有所养,孩童们皆有所育,就连弃若敝履的乞丐们,每天都不用为吃饭而发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实乃大同之世。”
汤和久久不语,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只能暗自思忖,陛下莫不是被奸人蛊惑,或是日理万机以致神思恍惚?这朗朗乾坤,怎会平白无故冒出个吃喝不愁、毫无纷争的地方?
中国上下四千五百年,何曾有这样的大治之世?
汤和垂眉劝道:“陛下啊,桃花源毕竟是桃花源,来自于百姓的幻想,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朱元璋目光如炬,紧紧的盯着汤和,认真道:“咱不是开玩笑,咱说的都是真事。你知道咱为什么想要易储吗?想要把皇位传给朱权吗?”
汤和略一沉吟,呆呆的询问道:“殿下,您不会是想说,刚才就是在描述宁地吧?”
朱元璋严肃的点头。
如果面对的不是朱元璋,汤和此刻已经大笑起来了,开什么玩笑,东北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又要抵抗蛮夷的侵扰,百姓们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
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你不信?”
“臣没办法相信。”汤和摇头。
“所以,咱决定了,带着你去东北一趟,好好看看,好好学习……爱卿啊,你是咱最信任的人了,平定江南,出征蒙古,不过这东北没怎么去过吧?”
汤和顿时一愣。
他的年龄比朱元璋还要大,前些年生了大病,到现在都没好利索。
又要前往千里之遥的东北,就他的身子骨,能支撑下来吗?
汤和蓦然一惊,晚年的朱元璋猜忌十分严重,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徐达……都被朱元璋所忌,故而没有几人能有好下场。
可他自洪武二十一年就告老还乡,对江山毫无想法,身体多旧疾,难道朱元璋还要对他下手吗?
该死的司马懿啊!
搞得君臣之间一点信任感都没了!
汤和颤抖着身子,深深地跪了下来:“臣已经老了,随时可能死在路上,就不拖累陛下了。”
朱元璋却露出了笑容,劝道:“当年,司马懿病重快死了,还能以七十四岁高龄发动高平陵之变,汤和啊,你要勉励些才好啊!”
汤和惊的一身冷汗,只觉得口干舌燥。
我他么不是装病,我是真病了啊!
“行了,咱不和你说笑了!”
朱元璋一摆手,脸色恢复了正常,说道:“咱心里拿不定主意,朱权有能力,有本事……但是这家伙桀骜不驯,又有谋逆的想法,咱不知道怎么办,想让你参谋参谋!”
汤和明白了朱元璋的想法,也就是说,朱元璋巡视四边,发现大宁百姓安居乐业,宁王朱权聪颖爱民,让他有了易储的想法……
“若是宁王真要谋逆呢?”汤和问出了这个关键问题。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冷峻,熏香缭绕间,看起来极为骇人,冷声道:“身为皇子,就要有皇子的觉悟。天地万物,咱赐给他,才是他的;咱不给,他也没资格抢!”
“所以陛下这一次出行……”
“通知晋地的蓝玉,让他厉兵秣马;让李文忠带着京营赶赴燕地,做好打仗的准备;你我二人先行前往宁地,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