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 第201章 以史为鉴!

第201章 以史为鉴! (第2/2页)

“岂能如此啊!”刘三吾痛心疾首,流着泪离开太子府邸。

而这一幕,很快被有心人得知。

王艮急匆匆的进殿,见到朱权后,急忙询问道:“殿下,出了什么事?”

“哦,你来的正好,来替本王写一封奏章。”

“写什么内容?”

“将这些在京城闹事的学子全抓住,以谋反的名义,将他们诛三族,这奏章写好后,交给朝廷!”

王艮吓了一跳,手都哆嗦了起来,急声道:“殿下,岂能如此啊,您忘了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吗?就是因为秦始皇过于残暴,焚书坑儒,不允许儒生发表意见……”

“您越是控制舆论,就越是适得其反。一个开明、包罗万象的王朝,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好了,不必说教,你觉得本王有那么残暴吗?”

王艮有些迟疑,跟随朱权这么多时日,王艮还是了解这位储君的,见朱权不愿意多说,只能耐心写起了奏章。

不出所料,这奏章交给朝廷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权的奏章中写的很严厉,学子们罔顾国法,聚众闹事,有谋反之意,此乃罪大恶极,应当将这些人全部处死,以正朝纲,以儆效尤!

官员们目瞪口呆。

学子们不过发了点牢骚,就要将他们全杀了?

如今的朱权,实有乃父之风啊!

这下好了,学子们也不敢闹事了,他们是真怕性命不保。

又有几个官员急忙上奏,称学子们不过是一时冲动,并非谋反,若是将他们全部处死,恐怕会寒了天下学子之心啊!

刘三吾又找了一趟朱权,期间,两人再次爆发争执,朱权气冲冲的,似乎吃了大亏。

第二日,朱权又写了一篇奏章,再次向朝廷建议,最起码将此次科举作废,凡是参加此次会试的,今后永不录用,给这些学子们一点小小教训!

学子们惊呆了,他们寒窗苦读十年,为的不就是考取功名吗?

现在朱权要把他们的路全部堵死?!

岂有此理?

众多学子再次找到了刘三吾,刘三吾心里苦啊,但是他忍着不说,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刘三吾再次去拜见了朱权。

不出所料,刘三吾离府的时候,脸上的愁苦更甚。

就连姚广孝也坐不住了,急忙来拜见朱权:“殿下,您是想杀了刘三吾?”

朱权摇摇头,茫然道:“没有啊。”

“刚才我看到刘三吾离开后,被蒋瓛带去了皇宫。”

“卧槽,出大事了!!”

朱权猛地跳了起来,一拍额头,朝着皇宫冲了出去。这件事情,忘了提前和父皇通口气了!

当朱权来到大殿后,朱元璋正冷冰冰的盯着刘三吾,开口质问。

“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资格老了点,也敢三番五次去找朱权?没用的老家伙,连几个学子都摆不平!”

刘三吾浑身都在哆嗦,脸色苍白的解释。

“陛下,这是老臣和太子商议好的,为了推行南北分榜啊……陛下,您要相信老臣啊!”

显然,朱元璋根本不信这套鬼话,脸色愈加的冷酷。

怎么?你整治不了学子,就找朱权商议是吧?还敢和朱权争吵?

你是什么官职,有没有资格和朱权站在同一地位?

身为臣子,就该有臣子的觉悟!

不该以下犯上!

当朱权进殿的时候,刘三吾仿佛看到了救星,老泪纵横。

“殿下,您快解释啊,老臣是冤枉的啊!”

看着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朱权又看了看刘三吾,茫然的摇摇头,说道:“刘卿啊,刚才你不是还骂本王的吗?现在怎么不骂了?”

刘三吾一脸懵逼,急的跳脚道:“殿下啊,你可要害苦了我啊~”

“哈哈哈……”

朱权咧嘴笑出了声,走到朱元璋的面前,低声说出了计划,又道:“不过是为了更好推行政策,刘卿确实是冤枉的!”

朱元璋眯了眯眼,看向刘三吾道:“哪有这么麻烦?只需要杀几个学子,让他们惊惧万分,自然就可以施行政策了!”

朱权十分无奈。

朱元璋可以这样做,可是朱权却不行。

因为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一手开创了大明,他的威望在大明朝野无人能及,别说杀几个学子,就算是真杀光了,只要他还活着,大明就翻不了天。

可是朱权却不行。

他不过是刚当储君几个月,要是也这般嗜杀,朝野上下必然沸反盈天。

“南北分榜……和咱想到一块去了,以后还要细化到各省,让每个省都能推举出人才,确实有利于大明团结。但是要警惕,防范有学子异地考试,占用别人的名额!”

朱元璋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那就按照宗族制,宗族在哪里,就必须在哪里科举。总不能为了考科举,把整个家族迁到穷乡僻壤的地方吧?”

“这倒是不错。”

看着朱权有了万全之策,朱元璋心中满是欣慰,又道:“钦天监研究过了,下个月初八日子不错,就在下个月吧,咱把皇位传给你。”

“啊?父皇,是不是太快了?!”

“快什么快?咱早就想清闲几日了……哈哈,咱不是贪恋权势的皇帝,当了快三十年了,也当够了,该换换人了。”

“父皇,您还年轻着呢,俗话说得好,六十八,一枝花……”

“花个屁,咱警告你,你想治理河套地区,还想修建大型船舶出使海外,以及想在天下修建驰道……事情太多了,隋二世杨广就是因此而亡,要以史为鉴。”

“哦!”

又过了十天,刘三吾宣布,经过朝廷的认真思考和科学研判,以南北的户籍多少,确定会试的录用比例,一共录用六十人,其中南方学子三十六人,北方学子二十四人。

此言一出,众多学子爆发出阵阵欢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