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穿越到三界我成了御仙兽师 > 第35章 双修悟道逸尘和碧游互相分享自己悟的道

第35章 双修悟道逸尘和碧游互相分享自己悟的道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穿越到三界我成了御仙兽师!

…………混沌空间某处…………

自从逸尘和碧游开始了双修生活,他们所处的那片静谧山谷便仿佛被注入了更为浓郁的灵气。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逸尘与碧游便在山谷的清泉边相对而坐,周身萦绕着淡淡的光晕。

逸尘引导着碧游,一同将心神沉浸于天地灵气之中,感受着自然的力量在体内缓缓流转。碧游起初还稍显生疏,气息的运转偶尔出现凝滞,但在逸尘耐心地指导下,逐渐找到了诀窍,气息也愈发顺畅。

随着双修的深入,他们发现彼此之间似乎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应。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对方就能心领神会。有一次,在尝试突破一个修炼瓶颈时,碧游突然陷入了困境,心魔开始作祟,眼前浮现出种种可怕的幻象。逸尘立刻察觉到了她的异样,迅速伸出手与她相握,将自己纯净的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帮助她驱散心魔。

在双修的闲暇时光,他们会漫步在山谷中,逸尘会为碧游讲述自己曾经游历世间的奇闻轶事,碧游则会分享自己对修炼的独特感悟。在一次探讨中,碧游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修炼思路,让逸尘眼前一亮,两人随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尝试。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们的修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魔道入侵中,逸尘和碧游携手并肩,运用在双修中领悟到的独特功法,成功击退了魔道众人,守护了这片宁静的山谷,也让他们的双修之名在修仙界渐渐传开 。……………………

逸尘对碧游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然后再万物合一,循环往复,这就叫做循环。”碧游听得入神,不自觉凑近,眼中满是好奇与求知。

“那这与我们的修炼,又有何关联?”碧游轻声询问,目光紧紧锁住逸尘。

逸尘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抬手遥指山谷间流淌的清泉,“你看这泉水,自山巅而来,汇聚成溪,又融入江河湖海,最终蒸腾化云,再度落下成为新的清泉,这便是自然的循环。我们修炼,吸纳天地灵气,化为自身灵力,在运转中,灵力又与周遭灵气交融,看似消散,实则重生。”

碧游若有所思,闭眼感受着四周灵气的流动,可片刻后,眉头轻皱,“可我总觉得,这其中还有更深的奥秘,却怎么也抓不住。”

逸尘轻轻握住她的手,将自身灵力缓缓渡入,“莫急,这循环之道,非一朝一夕能参透。我们在双修时,彼此灵力交汇,不也遵循着循环之理?你的灵力助我稳固根基,我的灵力为你拓宽经脉,相互交融,生生不息。”………………………………

逸尘盘膝而坐,身姿挺拔,对身旁一脸专注的碧游轻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山谷中静谧非常,唯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像是在为这古老的箴言作轻柔的和声。

碧游托着腮,美目流转,满是疑惑:“这听起来高深莫测,逸尘,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逸尘抬眼望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目光中透着洞悉世事的深邃:“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述清楚的存在。第二个道,是言说的意思。也就是说,真正的道,如果用语言去表述它,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那个道了。就像我们修炼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中的玄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讲明白 。”

碧游微微点头,似懂非懂:“那‘名可名,非常名’又该如何理解?”

逸尘收回目光,看向碧游,耐心解释:“世间万物被赋予的名称,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就像我们身处的这片山谷,我们称它为清风谷,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它的本质是这片天地自然的一部分,不会因为名字改变而改变。‘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初始时,混沌一片,没有名称概念,是一种纯粹的、未分化的状态。而当有了名称,就意味着万物开始被认知、被区分,像是万物诞生的根源。”…………………………

逸尘接着说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碧游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试图从周围的事物中找到这句话的具象,却有些迷茫,“这和我们看到的山川草木,还有修炼,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逸尘站起身,走到一棵古老的大树旁,轻轻抚摸着粗糙的树干,“你看这棵树,它扎根于大地,承受着阳光雨露。大地属阴,滋养根基;阳光雨露属阳,给予生长能量。它背阴向阳,阴阳调和,才能茁壮成长。”

碧游走上前,手也覆上树干,感受着树木的纹理,“那修炼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没错。”逸尘目光坚定,“我们吸纳灵气,体内灵力也分阴阳。阴柔灵力固本培元,阳刚灵力激发力量。只有让二者相互激荡、交融,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修为才能稳步提升 。”

正说着,山谷中灵气突然变得躁动不安,原本平和的阴阳二气开始剧烈冲突。只见东边的灵气呈现出炽热的橙红色,如燃烧的火焰,代表着阳刚之力;西边的灵气则化为幽冷的深蓝色,似静谧的寒潭,象征着阴柔之力。二者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轰鸣声,激荡起的灵气风暴迅速向逸尘和碧游席卷而来。逸尘和碧游有所感,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逸尘接着对碧游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碧游黛眉轻蹙,神色中满是探寻之意,“逸尘,这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逸尘抬手,轻轻拨弄着身旁一朵绽放的野花,花瓣在指尖微微颤动,“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欲念,以一颗纯粹空灵之心去感知天地,便能洞察到道的微妙之处,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精妙,是宇宙万物运行最本真的规律。”他目光望向远方,眼神逐渐深邃,仿佛透过层层山峦,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而‘常有欲以观其徼’,当我们带着目的和欲求去看待事物,便能了解到事物的边界和表象。比如我们修炼,有了提升修为的欲念,便会去钻研功法、吸纳灵气,从而知晓自身能力的界限 。”

碧游认真聆听,时而点头,“这无欲与有欲,听起来好似矛盾,却又相互关联。”

逸尘微笑着看向她,眼中满是赞许,“正是如此,它们都源自于道,只是表现形式不同。都幽深玄妙,而这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便是打开一切奥秘的大门,是我们修行路上不断追寻的真谛。”……………………………………

逸尘抬眸,目光柔和又坚定,对着身旁的碧游缓缓开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碧游秀眉轻皱,眼中满是求知欲,“逸尘,这水与道,还有我们的为人处世,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逸尘微微仰头,望向不远处潺潺流淌的小溪,娓娓道来:“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它总是流向低洼之处,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这份包容与谦卑,就如同道的特质,默默运作,却不彰显自身。”

他蹲下身子,手指轻轻划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所谓‘居善地’,就像水寻找合适的低洼安身,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懂得选择恰当的环境和位置,让自己的能力与品性得以施展。‘心善渊’,内心要像深渊一样沉静、深邃,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

碧游若有所思,轻轻点头,“那‘与善仁,言善信’呢?”

“与人交往,要心怀仁爱,像水润泽万物一般去对待他人。说话要诚实守信,如同水的清澈透明,没有虚假。”逸尘耐心解释,“‘正善治’,若治理一方,需如水般公平公正,让一切有序运行;‘事善能’,面对事情,要像水适应各种容器一样,发挥自己的才能,灵活应对;‘动善时’,行动要把握时机,就像水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形态和流向 。正因为水从不争强好胜,所以它没有忧患,安然自在。我们若能如水一般,也能在这纷繁世间,寻得内心的安宁。”……………………

逸尘神色沉静,目光中透着对天地至理的感悟,看向身旁的碧游,缓缓说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碧游目光随着逸尘望向远处深不见底的山谷,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逸尘,这‘道冲而用之’,究竟是什么意思?”

逸尘微微抬手,指向那片深邃的山谷,说道:“道,就像这山谷间无形的气流,看似虚无、冲虚,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我们如何运用它,都不会让它盈满枯竭 。”

碧游微微点头,努力消化着这些话,“那‘渊兮,似万物之宗’又该如何理解呢?”

逸尘目光深邃,仿若透过眼前的山谷,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道深邃幽远,如同那深不见底的渊薮,看似寂静无声,实则是万物的根源。世间的山川湖海、草木生灵,乃至我们的修炼之法、行事准则,都源自于道。它孕育万物,主宰着一切的发展与变化 。”

碧游正欲再问,这时,山谷中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脚下的土地开始微微颤抖。原本静谧的山谷弥漫起一层浓厚的雾气,雾气中隐隐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周身灵力涌动,严阵以待,准备探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背后,是否与他们所探讨的“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逸尘靠近碧游,神色温和,声音轻柔:“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碧游轻咬下唇,眼中满是困惑,拉了拉逸尘的衣袖:“这话听起来好难懂,逸尘,快给我讲讲。”

逸尘微笑着,轻轻握住她的手:“就说‘挫其锐’,人在修炼与生活里,锋芒太露易折损,得收敛锐气,不被自身的骄矜阻碍修行。”

碧游眨眨眼,若有所思:“那‘解其纷’呢?”

“世间纷扰繁杂,内心不能被琐事缠得混乱。遇到问题,要保持清明,解开烦恼的乱麻,不让杂念阻碍了对道的感悟。”逸尘耐心解释。

他抬眼望向远方,接着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让我们收敛光芒,不炫耀自身的成就,融入尘世,不显得格格不入。有道之人,不会过分彰显自己,而是低调处世 。”

碧游微微点头:“那最后一句呢?”

“‘湛兮似或存’,道深邃幽远,无形无状,却又似乎一直存在,默默影响着世间万物。我们要不断探寻,才能感知它的存在。”…………………………

逸尘神色庄重,目光中透着对天地至理的敬畏,看向身旁一脸专注的碧游,缓缓开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碧游柳眉轻蹙,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下意识地靠近逸尘,“逸尘,这话听起来好深奥,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逸尘微微仰头,望向广袤无垠的天空,目光深邃而悠远,“天地看待万物,没有偏私,一视同仁,就像对待祭祀时用草扎成的刍狗,祭祀时庄重对待,仪式结束后便任其自生自灭。天地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不会因万物的祈求或悲喜而改变。圣人治理天下也是如此,不会因个人情感偏袒百姓,而是遵循公正的法则 。”

碧游若有所思,轻轻点头,“那后面提到的橐龠又是什么呢?”

逸尘伸出手,做了一个开合的动作,形象地解释道:“橐龠,就像是风箱,看似虚空,却蕴含无尽力量。天地之间,也如同这风箱,看似空旷,却生生不息。不断运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变化。”

他收回目光,看向碧游,语重心长地说:“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言语过多,往往会陷入困境。不如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中正,遵循自然之道,不轻易妄言妄动 。”

碧游正欲再问,这时,原本平静的天地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扑面而来。山谷中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地面上的尘土被卷上半空,形成一片混沌的景象。与此同时,远处传来阵阵沉闷的声响,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觉醒,逸尘和碧游瞬间绷紧神经,周身灵力涌动,感悟大自然的鬼谷神功!…………………………

逸尘神色凝重,目光深邃,望向远方山峦,对身旁全神贯注的碧游缓缓说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碧游紧蹙眉头,眼中满是困惑,急切问道:“逸尘,这谷神、玄牝,究竟所指何物?”

逸尘收回目光,看向碧游,耐心解释:“谷神,并非是具体的神灵,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道的空灵与深邃,它永恒存在,永不消逝。而玄牝,可看作是孕育万物的神秘母体。”

碧游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那这玄牝之门,便是万物诞生的根源?”

“正是。”逸尘肯定道,“玄牝之门,是天地的根本所在,它孕育了世间万物。就像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无尽生机,孕育出无数生灵 。”

他微微停顿,接着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的力量,若有若无,却又连绵不绝,它默默滋养万物,从不倦怠。我们修炼,也是在顺应这股力量,从天地间汲取养分 。”

话音刚落,山谷中突然传来一阵奇异的嗡鸣声,原本平静的地面开始微微颤动,一道道神秘的符文自地下浮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此同时,四周的灵气如潮水般涌动,向着山谷中央汇聚。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周身灵力涌动,严阵以待,准备探寻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背后,是否隐藏着与道相关的重大秘密 。…………大自然就是道的本身啊!逸尘和碧游感慨!……………………

逸尘站在山巅,衣袂飘飘,对着身旁的碧游认真说道:“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碧游眼中满是思索,不禁靠近一步问道:“逸尘,天地的长久和圣人的作为,这里面的深意,你快给我讲讲。”

逸尘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川,缓缓道:“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刻意作为,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得以长久。就像这山川,默默承载万物,不邀功,不索取,故而永恒。”

碧游微微点头,追问道:“那圣人的行为又如何理解呢?”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却反而能得到众人的推崇,成就自身。”逸尘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碧游,“当他们不把自身安危、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为众人谋福祉时,自身反而能得到保全。看似无私,最终却成就了自己,这便是无私而成其私 。”

碧游正沉浸在这番道理中,突然,脚下的山峰剧烈震动起来,周围的空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扭曲。天空中,原本洁白的云朵迅速汇聚,化为墨色的旋涡,从中散发出令人胆寒的气息。逸尘和碧游瞬间进入戒备状态,周身灵力运转,准备迎接这场未知的危机,而这场变故,似乎也与他们刚刚探讨的天地至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地大道原来就在天地之间展现啊!原来如此!逸尘和碧游感慨!……………………

逸尘神情凝重,目光温和地看向碧游,缓缓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碧游秀眉微蹙,眼中满是疑惑,轻声问道:“逸尘,这其中的道理,我有些懵懂,你能详细说说吗?”

逸尘轻轻点头,抬手遥指山谷外繁华的尘世,说道:“你看那世间,缤纷的色彩,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看似绚丽,但若过度沉迷其中,追逐那斑斓的表象,反而会让我们的眼睛失去对本质的洞察,如同盲目。”

他顿了顿,接着说:“复杂多变的音乐,五音交织,本是美妙,可若是一味追求那喧嚣的旋律,就会扰乱内心,让我们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如同失聪。各种珍馐美味,酸甜苦辣咸,过量品尝,只会败坏口味,无法体会食物真正的滋味。”

碧游微微颔首,似有所悟:“那驰骋畋猎和难得之货呢?”

逸尘目光深沉,语气郑重:“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那种刺激,会让人的心变得狂躁不安,失去平静。而珍贵稀有的财物,固然诱人,可若一心追逐,便容易心生贪念,行为也会受到妨碍,甚至做出违背本心之事。”

他看向碧游,目光坚定:“所以圣人注重内在的满足,滋养心灵,而非追求外在的声色之娱。我们修炼之人,也应如此,摒弃那些浮华的诱惑,坚守内心的质朴与纯净。”

话音刚落,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原本宁静的山谷瞬间飞沙走石。只见一道黑色的雾气从山谷深处升腾而起,所到之处,树木枯萎,花草凋零。这股神秘力量中,似乎夹杂着无尽的诱惑与欲望,如同他们刚刚所探讨的,试图扰乱人心。逸尘和碧游神色一凛,迅速运转灵力,结成一道防护屏障,警惕地注视着那团黑雾,准备迎接即将到 。………………那团黑雾没坚持多久自动消失了……………………

逸尘目光深邃,神情凝重地对碧游说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碧游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逸尘,我不太明白,为何受宠受辱都会惊恐,身体又和大患有什么关系呢?”

逸尘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碧游,你看这世间之人,往往把宠辱看得过重。受宠时,便欣喜若狂,生怕失去这份宠爱;受辱时,又痛苦不堪,觉得颜面尽失。其实,宠本就是一种相对低下的东西,它会扰乱人的内心,让人患得患失,所以得与失都会让人惊恐。”

他顿了顿,接着说:“而我们之所以会有各种担忧和祸患,是因为我们有身体,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如果能超脱对自身的执着,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忧患了。”

碧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后面说的把身体与天下联系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逸尘目光坚定地看着碧游:“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很珍贵,同时又能以这样珍视自身的态度去为天下人着想、做事,那么天下人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因为他会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天下。同样,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天下的人,才值得人们把天下托付给他。”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一道巨大的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雷声滚滚。一股强大的邪恶气息从远处弥漫而来,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逸尘和碧游立刻警觉起来,他们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来临,而能否守护天下,就看他们能否真正领悟并践行这“以身为天下”的道理了。…………天空中的雷自动消失,真的是自然奇幻…………碧游和逸尘感觉要成真神还得继续观天地悟自然法则天道!…………

逸尘负手而立,神色沉稳,目光望向远方,对着身旁的碧游缓缓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碧游秀眉微蹙,美目满是迷茫之色,轻声问道:“逸尘,这所言究竟是何意?为何这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之物,要混而为一,又与道有何关联?”

逸尘微微转身,目光柔和地看着碧游,耐心解释道:“碧游,道这种存在,看它却看不见,称之为‘夷’;听它却听不到,称之为‘希’;触摸它却摸不到,称之为‘微’。这三者难以确切探究,实则本为一体,皆源于道。”

他抬手指向天空,接着说道:“道既不明亮,也不昏暗,连绵不绝难以名状,最终归于一种看似无物的状态。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处于一种若有若无、恍惚迷离的境地。你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开头;跟随它,看不到它的结尾。”

碧游轻轻点头,似有所悟:“那‘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又该如何理解?”

逸尘目光深邃,神情庄重:“掌握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道,以此来驾驭现今的具体事物。若能知晓宇宙万物初始的状态,这便是道的规律。我们修炼之人,需领悟此道,遵循其规律,方能在修行之路上稳步前行。”

话刚说完,周围的空间陡然震颤,原本平静的空气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巨力搅动,发出嗡嗡的声响。只见一道道奇异的光芒凭空浮现,交织缠绕,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似乎有无数神秘的影像闪烁,却又难以看清。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周身灵力涌动,彼此靠近背靠背,严阵以待。他们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许正是对他们领悟“道”的考验,一场未知的挑战已悄然降临 。…………没过多久奇幻现象自动消失…………

逸尘目光沉静,神色中透着对道的深邃领悟,看向碧游,缓缓说道:“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碧游微微歪着头,眼中满是好奇与求知的光芒,“逸尘,这听起来好高深,这些形容,究竟描绘了怎样的人,又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逸尘微微一笑,目光望向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似在回忆,又似在思索,“古时那些精通于道的人,他们的境界精妙、深邃且通达,常人难以看透。正因难以捉摸,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他们行事小心谨慎,如同冬天涉足冰河,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又像对周边邻国心怀戒惧,时刻保持警惕;庄重恭敬,好似做客他乡,不敢肆意妄为;他们内心的宽厚与温和,如同春日的冰凌渐渐消融,自然而亲切;为人质朴敦厚,仿佛未经雕琢的原木,保持着最本真的状态;心胸宽广,如同空旷的山谷,包容万物;能与世俗相融,看似浑浊,实则内心清明。”

碧游轻轻点头,却又疑惑地问:“那后面的‘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又该怎么理解呢?”

逸尘收回目光,看向碧游,认真说道:“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万物慢慢生长?这便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以静制动,同时又要懂得适时而动,把握时机,让生机自然萌发。而秉持道的人,不会追求过度的圆满。正因为不追求盈满,所以能在旧的事物消逝后,不断获得新生。”

碧游正沉浸在这深奥的道理中,突然,山谷中灵气剧烈波动,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滔天巨浪,湖水瞬间变得浑浊不堪。与此同时,地面开始剧烈震动,一道道裂缝如蛛网般蔓延开来。逸尘和碧游迅速警觉,周身灵力涌动,彼此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许是对他们领悟“道”的一次严峻考验,一场惊心动魄的挑战已然拉开帷幕 。…………没过多久这种自然奇幻消失无不见了……………………

逸尘神色凝重,目光深邃,仿佛透过眼前的世界,看到了更为深远的本质,对着身旁全神贯注的碧游,缓缓阐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碧游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困惑与求知的渴望,轻声问道:“逸尘,这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我一时难以参透,你能详细讲讲吗?”

逸尘微微点头,抬手指向山谷中蓬勃生长的万物,说道:“‘至虚极,守静笃’,就是要让内心达到一种极度虚空、宁静的状态。当我们摒弃杂念,内心纯净,才能洞察万物的本质。你看这世间万物,都在蓬勃生长,这就是‘万物并作’。而我,在这纷繁之中,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

碧游顺着逸尘的手指看去,若有所思:“那万物为何要各复归其根呢?”

逸尘目光平和,耐心解释:“世间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最终都会回归到它们的根源。就像树木,无论枝叶多么繁茂,最终都会落叶归根。回归根源,就是回归到一种宁静的状态,这就是‘归根曰静’。而这种宁静,是生命的一种复归,叫做‘静曰复命’。了解了这种生命的循环往复,就是知晓了事物的常理,这便是‘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