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围点打援 (第2/2页)
众人皆严格依照自身所承担的职能展开专业化的训练,整个场面热火朝天、气势恢宏。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后,所有人员都已汗流浃背,但却无人喊累叫苦。待操练结束,大家稍作休整,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衣服,稍稍放松紧绷的神经,让疲惫的身体得到片刻的休憩。
没过多久,将领们便向着总帅营帐走去,他们准备与李世民共同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营帐内气氛凝重,各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针对当前局势以及敌军动态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力求制定出最为精妙有效的战略部署。
“秦王殿下,如今我们唐军两战两捷,将士们的士气也越来越旺。在此等大好形势之下,我们何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那刘武周及其部众彻底逐出河东之地呢?”殷开山目光炯炯地看着李世民,言辞恳切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对殷开山提议的重视。他稍稍沉思片刻后,有条不紊地开始向众人阐述自己的想法:“诸位有所不知,那宋金刚所率之军眼下虽然锋芒毕露,但他们也有致命弱点。其在汾河一线部署的漫长补给线,实难支撑长久的消耗之战。依本王之见,我们不妨分兵多路,一路前往汾水、湿水一带,从吕梁山脉西侧展开奇袭骚扰行动。与此同时,再设法打通晋西南地区与太原盆地之间的联系通道。”
说到此处,李世民顿了一顿,环视四周将领一眼,接着继续说道:“如此一来,便可达成两个重要目的。其一,能够成功截断宋金刚等人沿汾河一线的补给线路,迫使他们不得不自行收缩防线;其二,则可从侧翼给刘武周盘踞于太原的势力造成巨大威胁,逼迫他在战略态势上做出相应调整。”
一旁的李道宗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钦佩之色,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如此!秦王殿下此计甚妙啊!这般巧妙布局,定能打乱敌军阵脚,为我军后续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李世民站得笔直,右手高高举起,伸出食指,坚定地指着柏壁方向,那里正是他们大军驻扎之地。他面色凝重,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目前局势对我方颇为有利。只要我们的主力部队继续牢牢驻守在柏壁,便能如饿狼扑食一般死死咬住宋金刚的主力。与此同时,从前方传来捷报,秦武通将军在蒲州那一边大获成功!他利用引蛇出洞的计谋成功地把王行本引到城外作战,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斩杀其七百余人,成功地一举击溃了王行本的主力部队。要知道,王行本身边的兵力原本就稀少有限,如今遭受如此重创,更是难以支撑。待到他军中的粮草消耗殆尽之时,相信他定然无法再负隅顽抗,很快便会乖乖开城投降。一旦我们顺利拿下蒲州,那么我军后方所面临的威胁便可彻底清除。”
说到此处,李世民微微停顿片刻,环视一圈在场那些正全神贯注倾听自己讲话的将领们。接着,他将目光定格在了刘弘基与张纶二人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信任与期许,缓声道:“本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往汾湿一线,以此来直接威胁敌军的咽喉要害之处。在此,本王欲指派刘弘基、张纶二位将军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前往湿州一带驻守。此次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走向。所以,还请二位将军稍留片刻,待会议结束后,本王将会与你们二人详细商讨并讲解具体的战略部署。”
待冗长而紧张的会议终于结束之后,宽敞的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李世民、刘弘基以及张纶这三个人。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刘弘基身前,眼中满是关切之色,轻声问道:“刘总管,你如今身上的伤势究竟如何了?可还安好?”
刘弘基见状,心中不禁一暖,连忙抱拳施礼回答道:“多谢秦王殿下关怀!末将如今已无大碍,就算是遇上几只凶猛的老虎,也能轻易将其击毙。”说罢,他咧嘴一笑,似乎想要以此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李世民见他如此神态自若,心中稍安,但还是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刘弘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很好!此次局势颇为严峻,你们二人驻守在湿州一带,乃是本王精心谋划之下暗藏的奇兵。表面上看,我军的部署四平八稳,但实则是为了迷惑敌人。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你们需率领部下迅速进逼西河,截断宋金刚的粮道。随后立刻驰援卡在吕梁一线苦苦支撑的李仲文将军,协助他抵御刘武周大军的猛烈进攻。此乃关系到整个战局胜负之关键所在,任务异常艰巨。不过,本王相信以你们二人的能力与忠诚,定能够不辱使命!倘若期间遇到任何突发状况,务必让骠骑将军常何及时向本王禀报。”
刘弘基与张纶对视一眼,彼此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之意。旋即,他们一同单膝跪地,齐声应道:“秦王殿下请放心,末将二人必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声音洪亮如钟,在空旷的议事厅内久久回荡。
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蒲坂这座城池就在秦武通大军猛烈的围攻之下,选择了向唐朝投降。这一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传遍了整个战场和后方。原本作为敌军重要桥头堡的蒲州城就这样轻易地被唐军攻破,无疑给敌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开怀大笑道:“哈哈,这个王行本竟然敢凭借那小小的蒲坂城来顽强抵抗朕将近两年之久!如今,看他还如何能继续嚣张下去,最终还不是得乖乖地向朕俯首称臣!”
然而,与李渊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当听到从河东传来的一份份捷报时,李建成这位太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胜利越多,似乎就越发凸显出他这个太子在军事方面的无能表现。于是,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向父亲李渊进献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建议,好让父王能够看到并认可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李建成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父王,依儿臣之见,王行本此人万万留不得啊!他根本就没有真心诚意归降我大唐之意。倘若有朝一日让他得以掌握权势,必定会再次反叛!”
话音未落,李渊便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一丝警觉之色。只见他轻抚着下巴处的胡须,开始在殿内缓缓踱步,同时陷入了深思之中。过了片刻之后,李渊停下脚步,眼神坚定地点头表示赞同道:“嗯,大郎啊,你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既然如此,朕决定将王行本处死,以绝后患。并且,朕还要亲自前往浦州监斩,亲眼看着这个反复无常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以此震慑其他有反叛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