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朝堂风雨,萧景川雷厉风行 (第2/2页)
过了一会儿,丫鬟轻声提醒:“太上皇,皇太后娘娘,天色不早了,该送小太子和小公主回去休息了。”
萧寒和沐清玲这才回过神来,他们轻轻唤醒小瑶,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御花园。一路上,小逸和小瑶虽然还有些睡意,但依然紧紧拉着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手,仿佛舍不得这美好的时光结束。
回到宫殿后,萧寒和沐清玲看着两个孩子在丫鬟的照顾下躺到床上,为他们盖好被子,才轻轻走出房间。
他们站在门口,望着熟睡的孩子,久久不愿离去。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们都已经两岁了。”
沐清玲感慨地说。萧寒轻轻握住她的手:“是啊,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我们的过去。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快乐地长大。”
咸福宫内,烛光摇曳,将屋内映照得一片暖黄。雕花木床之上,萧景川和顾琉璃相依而卧。
柔软的棉被轻轻搭在他们身上,顾琉璃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微微凸起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他们爱情的结晶。
萧景川侧身躺着,一只手轻轻托着脑袋,一脸爱意地凝视着顾琉璃,轻声说道:“琉璃,谢谢你陪着我。”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几分感激与深情。
顾琉璃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轻声问道:“今天早朝中大臣们又让你广纳妃子了吗?”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又有几分打趣。
萧景川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后坚定地说道:“朕答应过你,一生一世一双人。”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他对顾琉璃的承诺。
第二日,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一位年轻大臣,身着深紫色朝服,神色凝重地站了出来。
他双手捧着笏板,微微躬身,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恳切:“陛下,如今我南诏国国泰民安,然皇家子嗣一事,关乎社稷传承,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成婚已久,虽太子妃如今怀有身孕,但为保皇室血脉昌盛,臣恳请陛下劝诫太子殿下广纳妃嫔,多添子嗣。”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部分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一位名叫周远的大臣,满脸通红,激动地站了出来,手中笏板因用力而微微颤抖。“陛下,恕臣直言!前几日关于广纳妃嫔之事,臣以为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太子妃虽怀有龙嗣,但皇家之事,不可不慎之又慎。”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在朝堂中回荡。
萧景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紧盯着周远,语气冰冷:“周大人,朕与太上皇之前已将此事说得很清楚,你为何还要旧事重提?”
周远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陛下,臣对皇室忠心耿耿,绝无冒犯之意。可皇室血脉关乎国家根基,万一太子妃腹中龙嗣有个闪失,这江山社稷该如何是好?臣恳请陛下三思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一些大臣面露难色,显然对周远的大胆进言感到担忧;而另一些大臣则微微点头,似乎也被周远的言辞说动。
萧景川缓缓站起身,身上散发着威严的气势,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周远,”萧景川一字一顿地说道,“你口口声声为了江山社稷,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番话对太子妃和朕的伤害?朕与太子妃感情深厚,朕既已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便不会轻易更改。”
周远却不为所动,继续说道:“陛下,儿女情长固然重要,但身为一国之君,应以天下为重。广纳妃嫔,多生皇子,这是为了南诏国的千秋万代啊!”
萧景川怒极反笑:“好一个为了南诏国的千秋万代!朕问你,若朕为了所谓的皇室血脉,冷落太子妃,让她伤心难过,这就是你眼中的明君所为?若朕的后宫因此纷争不断,这对国家又有何益处?”
周远还想辩驳,萧景川却不再给他机会。“够了!”萧景川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朕已多次表明态度,你却依旧固执己见,公然挑战朕的权威。来人,将周远拖下去,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几个侍卫立刻上前,架起周远往外拖。周远一边挣扎,一边高呼:“陛下,臣冤枉啊!臣一心为了国家,为何要惩罚臣……”
朝堂上的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萧景川扫视着众人,语气严肃:“朕希望诸位大臣都能明白,朕虽年轻,但绝非昏庸之君。朕治理国家,靠的是智慧和谋略,靠的是诸位大臣的**协力,而不是靠多几个皇子。往后,若还有人敢无视朕的旨意,随意干涉朕的家事,周远便是下场!”
太上皇窝在沐清玲的房间听着下人来报朝堂之上的事情,他听着儿子雷厉风行的样子,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他知道,萧景川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主见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