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守襄樊 > 第一章 梁都夜宴风波

第一章 梁都夜宴风波 (第2/2页)

但韩非今年已经九十四了,实在不宜出门远行去千里之外的江都!于是陛下看向后座的张平,而前座的左航也回头示意!张平清了清嗓子:“论文坛传承,我等必然不及韩非所在儒林,但是论文辞功底,在坐各位未必会输给韩大家!”韩非见有人反驳自己,转身问讯是谁,张平缓缓走进中庭,叩见陛下后又转身跪向韩非,作了一首!陛下让他起身回话,“草民张平,本是布衣,今日蒙受圣恩,得邀参加夜宴,愿意讨教一下韩大家的文学!

韩大家不愧是文学泰斗,镇定自若,出口成章,一首《同欢共饮》瞬间让宴会的气氛变得更加欢腾:

“琼浆玉液杯杯美,

好友亲朋个个欢。

祈愿安康福永伴,

祝言如意乐长绵。”

此诗浅白而真挚,将夜宴的和乐融融描绘得生动鲜活,众人皆赞不绝口。张平亦微微点头,赞道:“韩大家此诗,平实之中见精巧,把这夜宴的盛景与众人的喜乐展现得恰到好处,实乃佳作。”言罢,他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声若洪钟,吟出: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此句一出,仿若一阵狂风携着暴雨呼啸而来,席卷江湖,那原本宁静的村庄瞬间被黑暗与风雨笼罩。四周的山峦在风雨的肆虐下,发出如海涛翻涌般的轰鸣,其声震耳欲聋,气势磅礴。众人的思绪瞬间被拉扯进这狂风骤雨的世界,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威力。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画风一转,在这风雨交加的寒夜,屋内溪柴燃烧正旺,火焰跳跃,映照着柔软的毡毯,带来丝丝暖意。诗人与可爱的狸奴相伴,悠然自得地躲在屋内,静看风雨,好一幅闲适温馨的画面。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前两句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意的跌宕起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然而,张平的情感并未就此停留于这片刻的安宁。他语调一转,道出一位老者虽僵卧于偏僻孤村,身体被困于此,却毫无自哀自怜之情。心中所思所想,皆是奔赴边疆,为国家守卫那遥远的轮台。其爱国之情,犹如熊熊烈火,在这风雨之夜燃烧得更加炽热,令人动容。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直至深夜,风雨依旧,诗人卧于榻上,静静聆听那风雨之声。在这风雨的催眠下,思绪飘飞,竟在梦中踏入那金戈铁马的战场,冰河奔腾,战马嘶鸣,战士们奋勇杀敌。这最后两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对保家卫国的无限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坐的文人墨客皆被深深触动,他们从诗中看到了梁国如今的艰难处境,如那风雨中的孤村,岌岌可危;亦感受到了如诗人般的壮志豪情与悲愤无奈,不禁陷入沉思,整个宴会现场一片寂静,唯有张平的吟诗之声在众人耳畔回荡。

韩非见张平的诗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心中自是不甘。他略作思索,念出师傅的诗《边军勇战》:

“烽火连天战鼓催,边军悍勇戍边陲。

金戈挥舞寒敌胆,铁马奔腾破虏围。

血溅沙场风凛冽,剑鸣荒野月盈亏。

保家卫国雄心在,壮志凌云载誉归。”

此诗如同一幅惨烈而壮丽的战争画卷,烽火燃烧天际,战鼓震天动地,边军将士们奋勇向前。他们挥舞着金戈,寒光闪烁,令敌人胆寒;骑着奔腾的战马,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战场上,寒风凛冽,鲜血飞溅,唯有那荒野之上的明月见证着一切的生死荣辱。诗中的边军形象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令人热血沸腾。

众人闻之,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到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和将士们的豪迈气概。张平亦被此诗感染,由衷赞道:“此诗气势恢宏,将边军的英勇与无畏刻画得入木三分,实乃边塞诗之佳作。边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扞卫国土,其功绩可歌可泣,当为世人敬仰。”

张平稍作停顿,心中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他再次昂首,吟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开篇便勾勒出一位英雄形象,在微醺之中,依然执着地挑亮油灯,凝视着手中的宝剑。那宝剑在灯光下闪烁着寒光,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如今的落寞。而在梦中,他又回到了那号角声此起彼伏的军营,那是他曾经挥洒热血的地方,是他心中永远的眷恋与牵挂。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军营之中,将士们分享着烤牛肉,那浓郁的肉香弥漫在空气中,伴随着塞外特有的音乐声,奏响了一曲豪迈的战歌。在这秋日的战场上,将军威风凛凛地检阅着部队,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此句描绘出军队中的团结、士气以及那种大战在即的紧张与兴奋,画面感极强,让人身临其境。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场上,战马如的卢马般飞速奔驰,蹄声如雷,扬起阵阵尘土。战士们拉弓射箭,弓弦声如霹雳般震耳欲聋,箭如流星般飞驰而去,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这两句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展现得惊心动魄,让人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人的壮志豪情在此处尽显无遗,他一心想要为君王平定天下,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赢得生前的荣耀与身后的美名。然而,岁月无情,如今已是白发丛生,壮志却尚未实现。这最后一句的转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众人的心,将那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而浓烈。

此词一出,满朝武将皆被深深触动。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或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过往,或是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那字里行间溢出的老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众人皆连连称赞。

连陛下亦被张平的才华所震撼,他目光紧紧地锁住张平,眼眸里闪烁着惊喜与赞赏的精光。他暗自思忖,未曾想到这一介布衣竟有如此惊世骇俗的才华,江国未能识得此等千里马,实乃江国之失,而张平若归属于大梁,必能为大梁所用,日后定能在诸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非听完这首词,心中暗自叹服,他深知自己已难以超越,便无心再比,甘心服输。此时,鸿胪寺主事方舟见气氛恰到好处,赶忙上前,满脸堆笑地恭贺张平:“张少侠,您今日之表现堪称惊艳。以您的才华与智慧,此次南下江国副使之职必然非您莫属。您定能在外交谈判中大展身手,为我大梁谋取最大利益。”

韩非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且不宜过多饮酒,又因未能参与江国的谈判,心中略有失落,便早早起身向陛下辞行,而后缓缓退席。陛下对韩非颇为敬重,亲自起身相送,待韩非离去后,才转身与众人开怀畅饮。

左航趁着这热闹的氛围,凑近张平,满脸钦佩地说道:“张兄弟,真没想到你竟是如此才华横溢。平日里只道你武艺超绝轻功了得,却不想在这诗词文学之上亦有如此高的造诣。这般文武全才,如何会埋没于草堂之中呢?实乃奇事。”

张平微微摇头,谦逊地笑道:“左兄过奖了。我不过是多读了些诗书,经历了些世事,心中有所感悟,便借诗以抒怀罢了。与韩大家相比,我不过是班门弄斧,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左航却不以为然,拍了拍张平的肩膀:“张兄弟莫要自谦。你今日之诗,无论是意境还是情感的表达,皆触动人心。在这朝堂之上,众多文人墨客之中,亦能脱颖而出。况且你不仅文才出众,于武学一道亦颇有心得,此等文武双全之能,世间罕有。若能得遇明主,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张平听了左航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深知左航是真心赏识自己,在这复杂的朝堂之上,能有如此知己,实乃幸事。他望向那满朝的文武大臣,心中感慨万千。这大梁的朝堂,犹如一个巨大的舞台,各方势力在此角逐争斗,而自己,因梁帝的赏识与机缘巧合,踏入了这个舞台。他明白,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南下江国的谈判之旅必定危机四伏,但他毫不畏惧。他愿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为大梁的繁荣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弱的一丝光芒,也要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夜宴仍在继续,众人在美酒佳肴与诗词歌赋的陪伴下,或畅谈国事,或交流文学,或互诉衷肠。而张平与左航的身影,在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中,却显得格外坚定与从容,仿佛他们已然看到了大梁未来的曙光,正携手向着那未知的命运前行。

张平心中疑窦丛生,正欲向左航询问:“昨晚拷问的那人信誓旦旦地说要在夜宴上动手,可为何如今却毫无动静?”左航微微皱眉,略一沉思后分析道:“依我之见,此前兵部之人的挑衅或许便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或许是想扰乱朝堂局势,制造混乱以便浑水摸鱼。而关于下毒这一环节,应是我提前向陛下禀报并做了防范措施,让对方根本无机可乘。再者,杨业将军从边境匆匆赶回参加夜宴,他是唯一佩刀入殿之人。但皇宫守卫森严,尤其是如今有九品巅峰的叶青缇坐镇,安保可谓固若金汤。在这样的情况下,暗杀行动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敌人见形势不利,无奈之下只能临时撤销计划。”

大梁皇帝无疑是今夜这场宴会中最为开怀之人。今早左航便秘密进宫,将昨晚据点遇袭的详细情形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陛下,着重提及张平和“张安”武艺高强,在战斗中展现出非凡的实力,且用毒之术极为精深,各种毒药运用自如,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威慑。

而此刻,又亲耳听闻张平在宴会上吟诗作词,其文学修养极高,出口成章,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高远意境令人赞叹。这接二连三的惊喜,让陛下对张平愈发赏识与看重,一时之间喜不自胜。他难掩心中的愉悦,频频走下龙椅,亲自与众大臣举杯畅饮,君臣同乐。整个宴会沉浸在一片欢快祥和的氛围之中,直至亥时,这场盛大的宴会才缓缓落下帷幕。而经此一宴,张平之名在大梁朝堂之上愈发响亮,他的未来之路,也因这诸多机缘巧合与自身的卓越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大梁画卷上,开始勾勒出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宴会厅内众人皆已被美酒灌得酩酊大醉。张平更是醉得不省人事,瘫软在座椅上。幸得陛下亲自下令,派遣 三十六名禁军护送他回所在客栈。阿艳早已在客栈焦急等候,见禁军搀扶着平哥归来,赶忙上前回礼,随后便让禁军回去复命。她心急如焚,立刻要来热水,准备给张平擦拭身子,好让他能舒服些。可那禁军们仿若未闻,只是坚守在客栈外,个个身姿挺拔,神情严肃。他们手持长枪,寒光闪烁,那阵仗吓得店老板双腿发软,躲在柜台后瑟瑟发抖。在这梁都之中,他从未见过禁军如此郑重其事地值守一家客栈,心中暗自揣测张平的身份,定是极为尊贵之人。

阿艳无暇顾及店老板的惊恐,她满心满眼都只有张平。她轻轻扶起张平,让他靠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着他的额头、脸颊与双手,眼神中满是心疼与关切。嘴里还喃喃自语:“平哥,你为何要喝这么多酒,伤了身子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屋内。左航匆匆找上门来,对张平说道:“张老弟,陛下对你甚是赏识,下次你需进殿面见皇上。”说罢便离去。

此时,整个梁都都已传遍了张平一介布衣在宫中与儒林的文坛大家韩非斗诗之事,且张平大获全胜。一时间,所有书店都如获至宝,纷纷刊印张平的诗词集注。大街小巷里,年轻学子们人手一本新书,围聚在一起啧啧称奇。“这般年纪就能写出如此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诗句,实乃天才。假以时日,必能超越儒林传承,成为一代大家。”一位学子满脸钦佩地说道。

阿艳在外出采买药品时,也从路人口中知晓了昨日宫中的情况。她心中对平哥的喜爱不禁又深了几分,不仅是因为他在自己身边时的温柔体贴、智勇双全,更因他那出众的文学造诣。她想起张平平日里读书时的专注神情,此刻才明白他心中装着的是天下大义与无尽才情。她匆匆回到客栈,看着仍在休息的张平,眼神中满是爱慕与敬仰,心中暗自决定,无论日后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要陪伴在他身旁,与他一同面对这风雨飘摇的世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