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潼关城外摆雷阵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武周天工谱!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历经重重波折后,虽已辅佐李旦登基,却深知朝堂局势依旧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此时,边关又起战事,安禄山勾结吐蕃,率大军直逼潼关。潼关乃大唐咽喉要地,一旦失守,长安危在旦夕。林澈心急如焚,深知此战关乎大唐生死存亡,当即向唐睿宗李旦请命,奔赴潼关御敌。太平公主虽满心担忧,但也明白林澈肩负的重任,只能默默为他祈福,期盼他平安归来。
林澈带着大军日夜兼程,终于抵达潼关。此时的潼关,气氛紧张压抑,士兵们神色凝重,严阵以待。林澈登上城楼,眺望远方,只见敌军营帐连绵不绝,军旗招展,喊杀声阵阵传来。安禄山的大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且与吐蕃军队相互呼应,实力不容小觑。林澈深知,若想正面击退敌军,难度极大,必须另寻良策。
他在营帐中与诸将商议作战计划,众将皆面露难色。有人提议坚守潼关,等待援军;有人则主张主动出击,与敌军决一死战。林澈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将军,敌军来势汹汹,若一味坚守,恐怕会陷入被动;而贸然出击,我军兵力不占优势,胜算也不大。我在近代曾听闻一种名为‘地雷’的武器,威力巨大,我们不妨一试。” 众将听闻,皆面面相觑,对 “地雷” 一词感到十分陌生。林澈见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地雷的构造和用法:“这地雷乃是一种埋于地下的爆炸物,当敌军触碰到它时,便会引发爆炸,杀伤力极大。我们可在潼关城外的要道上埋下地雷,再引诱敌军进入雷区,定能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 众将听后,虽半信半疑,但对林澈充满信任,纷纷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于是,林澈立刻组织士兵们制造地雷。他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知识,指导工匠们用火药、铁壳等材料制作出了一批简易地雷。同时,他还亲自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负责在城外埋设地雷和引诱敌军。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澈开始部署作战计划。他让一部分士兵在潼关城楼上虚张声势,做出准备迎敌的样子,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又派另一部分士兵在城外的山谷中设下埋伏,等待敌军进入雷区后进行突袭。而那支精锐部队则趁着夜色,悄悄将地雷埋设在敌军必经之路上,每颗地雷之间的距离都经过精心计算,确保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杀伤力。
次日清晨,安禄山的大军开始向潼关发动进攻。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呐喊着向潼关冲来。林澈站在城楼上,望着敌军,心中沉着冷静。当敌军进入地雷的有效射程后,他果断下令:“放!” 只见预先埋伏在城外的士兵们点燃了引信,一时间,潼关城外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敌军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被炸得血肉横飞,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安禄山见势不妙,连忙下令军队后撤,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后面的士兵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依旧向前涌来,导致场面更加混乱。
林澈见敌军大乱,立刻下令埋伏在山谷中的士兵出击。这支伏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喊杀声震天。敌军在雷区和伏兵的双重打击下,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四散逃窜。安禄山见状,气得暴跳如雷,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试图稳住阵脚,但士兵们早已失去了斗志,根本不听他的指挥。
在这场战斗中,林澈的地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敌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安禄山的军队死伤无数,元气大伤。他们狼狈地退回营地,暂时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林澈望着败退的敌军,心中并未放松警惕。他知道,安禄山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下令士兵们加强潼关的防御,同时继续制造地雷,准备迎接敌军的下一次进攻。
正如林澈所料,安禄山在退回营地后,经过一番整顿,决定再次进攻潼关。他深知地雷的威力,因此这次格外小心。他先派出一队侦察兵,小心翼翼地在前方探路,试图找出地雷的位置。林澈得知敌军的行动后,微微一笑,他早就料到安禄山会有这一招。他在埋设地雷时,就故意留下了一些破绽,让敌军的侦察兵误以为找到了所有的地雷。
当敌军的大部队再次向潼关进发时,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被发现的 “地雷”,以为可以安全通过。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林澈在真正的要道上还埋设了更多的地雷,而且这些地雷的威力更大,触发装置也更加隐蔽。当敌军进入雷区后,只听见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比之前更加猛烈。这一次,敌军的损失比上次更加惨重,士兵们被炸得胆战心惊,纷纷抱头鼠窜。
安禄山见自己的军队再次遭受重创,气得咬牙切齿。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决定孤注一掷,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试图强行突破潼关。林澈在城楼上看到安禄山亲自率军冲锋,心中明白这是一场硬仗。他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便是我们保卫大唐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与潼关共存亡,决不能让敌军踏入潼关半步!” 士兵们听闻,士气大振,纷纷高呼:“与潼关共存亡!”
安禄山的精锐部队如潮水般向潼关涌来,他们不顾生死,疯狂地进攻着。林澈指挥士兵们奋勇抵抗,一时间,城楼上箭如雨下,滚石、檑木纷纷砸向敌军。敌军虽然勇猛,但在唐军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靠近潼关城门。双方激战正酣时,林澈发现敌军的阵脚出现了一丝混乱。他心中一动,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率领一支骑兵从潼关城的侧门杀出。
这支骑兵在林澈的带领下,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入敌军的心脏。他们挥舞着武器,左冲右突,将敌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安禄山见林澈亲自率军杀出,心中又惊又怒,他挥舞着大刀,朝着林澈冲了过来,大喊道:“林澈,今日我定要与你决一死战!” 林澈毫不畏惧,他挺枪迎战,与安禄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安禄山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呼呼的风声,威力巨大。但林澈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和灵活的身手,丝毫不落下风。他巧妙地避开安禄山的攻击,寻找着对方的破绽。在激战中,林澈发现安禄山虽然勇猛,但在进攻时,总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他心中大喜,决定抓住这个破绽。当安禄山再次挥刀砍来时,林澈侧身一闪,避开了这致命一击,同时迅速将长枪刺向安禄山的胸口。安禄山躲避不及,被林澈的长枪刺中,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安禄山受伤后,战斗力大减,他的士兵们见主帅受伤,顿时军心大乱。林澈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唐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冲向敌军。敌军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彻底崩溃,纷纷四散逃窜。安禄山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这场战斗,林澈大获全胜。他成功地击退了安禄山和吐蕃的联军,保卫了潼关的安全。消息传回长安,唐睿宗李旦大喜过望,他对林澈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旨重重嘉奖林澈和全体将士。太平公主得知林澈获胜的消息后,心中的担忧终于放下,她在宫中为林澈默默祈福,感谢上天保佑他平安无事。
林澈在潼关之战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此次虽然击退了敌军,但安禄山和吐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边关战事依旧严峻。于是,他在潼关继续加强防御,训练士兵,同时还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对潼关的防御工事进行了改进。他在城墙上增设了瞭望塔,加强了对城外的监视;又在城门处安装了巨大的绞盘,以便在敌军攻城时,能够迅速放下千斤闸,阻挡敌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林澈还积极与周边的州县联系,共同商讨防御策略。他向当地的官员传授近代的军事知识和防御技巧,帮助他们加强地方的防御力量。在林澈的努力下,潼关一带的防御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成为了大唐边疆的一道坚固屏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