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文臣论政,食事为基 (第2/2页)
\原来如此,\李青松恍然大悟,\李太白精通医术,这是他将毕生所学暗藏在诗集中!\
\不对,\华千机说,\你看这字迹,明显是后人添加的。而且......\他指着某些位置,\这些符号,和父亲的医书上如出一辙。\
\这么说......\
\是啊,\华千机说,\这些解法应该是父亲根据李太白的医术心得,加上自己的研究总结出来的。\
范仲淹拿起一页仔细查看:\这些解法,可以破解'天医盟'的邪术?\
\不只是破解,\华千机越看越惊讶,\这里面还记载了'天医盟'的来历!\
原来,\天医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有一批医者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潜心研究各种禁术。李太白年轻时曾经接触过他们,所以对这些邪术都有了解。
\难怪父亲说要寻找'太白遗音',\华千机说,\这些解法,正是破解'天医盟'阴谋的关键!\
就在这时,狄青突然警觉地说:\有人来了!\
众人屏息静气,果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而且不是一个人,听声音至少有七八个!
\不好!\范仲淹低声说,\难道是'天医盟'的人?\
\不,\李青松说,\是太医院的人。他们的脚步声我太熟悉了。\
果然,一群身穿太医服的人出现在通道口。为首的正是太医院院使张天正!
\果然在这里,\张天正阴测测地说,\多谢几位替我们找到入口。现在,请把诗集交出来吧。\
\张天正!\李青松厉声道,\你果然和'天医盟'有关!\
\李老,别来无恙啊,\张天正冷笑,\二十年不见,没想到您还活着。\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当然是完成先贤未竟之业,\张天正说,\'天医盟'的目标,从来都不只是区区一个'蛊心摄魂大法'。我们要让天下人都臣服在我们的医术之下!\
\完成先贤未竟之业?\华千机冷笑,\你们这是要与天下为敌!\
\与天下为敌?\张天正摇头,\你太天真了。等我们的'大药'练成,天下人都将心甘情愿地臣服。到时候,什么皇权,什么朝廷,不过是我们手中的傀儡罢了。\
\狂妄!\狄青拔出佩剑,\真以为区区几个太医,能撼动朝廷根基?\
\几个太医?\张天正大笑,\告诉你们也无妨。现在朝中大臣,已经有三分之一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范仲淹的寿宴,本就是我们的一个布局。\
范仲淹脸色大变:\你说什么?\
\怎么,很意外吗?\张天正得意地说,\其实那些茶点,早就在半月前就开始在朝中流传了。今日寿宴,不过是收网的时候。\
原来如此!华千机心中恍然:难怪范仲淹会在深夜求见,原来他早就觉察到不对劲。
\可惜啊,\张天正叹道,\你们发现得太晚了。等明日寿宴一开,所有大臣都会彻底沦为我们的傀儡。\
\除非......\他话锋一转,\你们现在把诗集交出来。或许我可以考虑给你们一个体面的结局。\
华千机和李青松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决绝:这诗集绝不能落入他们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华千机突然注意到墙上的经络图似乎在微微发光。那些线条组成的\心\字,竟然真的像心脉一般在跳动!
\难道......\他灵机一动,将血印重新贴在\心\字上。
\轰隆隆......\整个地宫突然剧烈震动起来!
\不好!\张天正脸色大变,\他触动了机关!\
只见墙壁上的经络图突然绽放出万道金光,那些光芒如同活物一般在空中游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医\字!
\这是......\
\'医道天机'!\李青松惊呼,\传说中太医院最高深的医术!\
金光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医者,救世济民。今日地宫开启,天机现世。善者得医,恶者得劫。尔等既入此门,当由天心印定去留......\
话音未落,那些金光突然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向在场所有人射去!
\啊!\张天正等人顿时发出惨叫。那些光点落在他们身上,就像烈火灼烧一般。
而华千机等人却发现,落在自己身上的光点非但不伤人,反而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这就是医道天机的奥妙,\李青松说,\能辨善恶,定人生死!\
张天正等人终于支撑不住,纷纷倒地昏迷。而金光渐渐消散,重新凝聚成一团,悬浮在华千机面前。
\这是......\
\是历代太医的心血精华,\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华天正临终前特意设下这一关,为的就是今天。\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道袍的老者站在通道口,正是当年太医院的四大名医之一——玉真子!
\玉真子前辈!\李青松惊呼,\您不是已经......\
\隐居山林了吗?\玉真子笑道,\确实。不过今日不得不出来走这一遭。\
他走到华千机面前,看着那团金光:\这是历代太医的心血所聚,也是太医院最重要的传承。今日既然显现,说明你确实是有缘人。\
华千机还未开口,金光突然主动涌入他的眉心!一瞬间,无数医道真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几乎要让他承受不住。
\稳住心神,\玉真子说,\让它自然融入。\
片刻后,金光尽数没入华千机体内。他只觉得整个人的感知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看东西时甚至能直接看到其中的阴阳五行变化。
\这就是医道天机的真谛,\玉真子说,\不过现在还不是研究的时候。我们得先解决眼前的麻烦。\
他说着,看向地上昏迷的张天正等人:\这些人已经被天机洗礼,暂时不会醒来。不过'天医盟'的其他人很快就会发现不对劲。\
\现在该怎么办?\范仲淹问。
\首先,要阻止明日的寿宴,\玉真子说,\那些茶点的毒性会在特定时辰发作。一旦中毒的人太多,连我也没办法解救。\
\可是突然取消寿宴,岂不是会打草惊蛇?\
\所以要设个局,\玉真子高深莫测地笑道,\让他们自己上钩。\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玉瓶:\这是'清心露',可以暂时压制茶点的药性。范大人回去后,秘密给可信的大臣服下。然后......\
他附耳对范仲淹低语几句,范仲淹听完连连点头:\妙计!\
\华千机,\玉真子又说,\你拿着诗集回去好好研究。里面的解法都很重要,尤其是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华千机翻到最后,却发现那一页是空白的。
\用血印印上去,自然就会显现,\玉真子说,\不过要等到明日午时。那时太阳正盛,最适合破解血印封印。\
说完这些,他又转向李青松:\老友,委屈你再隐藏一段时间。等机会成熟,自然会水落石出。\
李青松点头:\明白。\
\好了,\玉真子说,\天快亮了,诸位都早些回去准备吧。记住,明日的行动一定要......\
话未说完,地宫突然又是一阵震动!
\不好!\玉真子脸色一变,\有人在外面强行催动阵法!\
\什么人能破解这里的阵法?\华千机惊讶道。
\能有这本事的,\玉真子沉声道,\只有当年太医院的另一位名医——玄冥子!\
\玄冥子?\华千机回想起父亲提到过这个名字,\就是那个研究'夺命九针'的......\
\不错,\玉真子脸色凝重,\他的医术虽然精妙,但太过激进。为了追求极致,甚至不惜牺牲病人性命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地宫的震动越来越剧烈,头顶开始往下掉落碎石。
\来不及了,\玉真子说,\诸位快走!我来断后。\
\前辈......\
\放心,\玉真子笑道,\老夫虽然不如当年,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况且......\
他从袖中又取出一物,递给华千机:\这是'太白针',是李太白生前用过的针具。若明日有变,可助你一臂之力。\
华千机接过针包,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躺着九根银针,每根都泛着淡淡的青光。
\此针非比寻常,\玉真子说,\除了救人,关键时刻也可伤人。不过要记住:医者仁心,用之需谨慎。\
话音未落,一股强大的气息从外面席卷而来!
\快走!\玉真子一推众人,同时双手结印。只见地宫内的经络图突然亮起,形成一道光幕挡在通道口。
华千机等人不敢耽搁,快速向外撤离。临走前,他回头看了一眼:玉真子负手而立,一派从容地看着通道尽头。
而在更远处,一个漆黑的身影正在快速接近......
众人好不容易跑出地宫,来到外面的院子里。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很快就要天亮了。
\诸位,按计划行事,\范仲淹说,\老夫这就回府准备。\
\小心那些茶点,\李青松提醒,\玉真子给的'清心露'虽然有效,但时效有限。\
范仲淹点头:\明白。\
\我护送太后娘娘回宫,\狄青说,\顺便部署一下明日的护卫。\
众人分头行动,华千机则和李青松一起返回居所。路上,他一直在想玉真子说的话。
\李老,\他忍不住问,\玉真子前辈和玄冥子,到底有什么过节?\
李青松叹了口气:\这说来话长。他们本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太医院的神医。只是后来在医道理念上出现分歧......\
\什么分歧?\
\玉真子主张医者仁心,讲究顺应自然,讲究不伤天和。而玄冥子则认为,要想让医术登峰造极,就必须突破世俗的樊篱,甚至不惜以人命为代价。\
\所以他们......\
\反目成仇,\李青松说,\玄冥子更是因为滥用'夺命九针'而被逐出太医院。没想到他竟然投靠了'天医盟'......\
说话间,天已大亮。街上已经有早起的百姓在忙碌,茶肆酒馆也陆续开始营业。
\回去好好研究诗集吧,\李青松说,\老夫也要去准备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李老......\华千机欲言又止。
\放心,\李青松笑道,\老夫虽然不及玉真子道长,对付一般的邪术还是绰绰有余的。\
华千机点点头,转身回到住处。他将诗集和太白针小心收好,然后取出父亲的医书仔细研读。
突然,他在书中发现一句话:
\医道至深,针有九重。太白遗音,针解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