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新科选拔启纷争,女主初战破阴谋 (第2/2页)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林诗雅面前,单膝跪地,递上一封信笺。
林诗雅接过,手指触碰到信纸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温暖。
她挥手示意黑衣人退下,打开信笺,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慕容复的笔迹,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心与鼓励。
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颊也染上一抹淡淡的红晕。
读完信,林诗雅将信笺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的担忧似乎也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和力量。
她抬起头,
“几位大人,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贵干?”林诗雅语气淡淡地问道,心中却已然警惕起来。
刘大人捋着胡须,率先开了口:“林大人,今日新科选拔,老夫发现你所定的评判标准,略有不妥。”
“哦?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林诗雅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大人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一套评判标准,其中不乏一些迂腐陈旧的观点,与林诗雅的选拔理念格格不入。
钱夫子在一旁帮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表面上是附和,实则是煽风点火。
孙谋士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如毒蛇般盯着林诗雅,仿佛在寻找着她的破绽。
林诗雅耐心地听着,眉头却越皱越紧。
刘大人的固执己见,钱夫子的巧言令色,都让她感到厌烦。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也变得冷了下来:“几位大人,选拔人才,当以德为先,兼顾才学,而非拘泥于陈规陋习。”
“林大人此言差矣!”刘大人猛地一拍桌子,脸色涨红,“科举选拔,自当以文采为重!你如此更改,岂不是乱了章法!”
“刘大人,此言差矣!”林诗雅毫不退让,“文章辞藻固然重要,但若无真才实学,不过是花拳绣腿!难道朝廷要的是一群只会吟诗作对的酒囊饭袋吗?”
“你!”刘大人被林诗雅怼得哑口无言,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林诗雅毫不畏惧地看着眼前的三人,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房间,周丫鬟站在角落里,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林大人,你的标准过于偏颇,我等恐怕难以苟同。”孙谋士缓缓开口,打破了僵局,语气阴冷,如毒蛇吐信一般。
林诗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充满了自信:“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妨好好说道说道……”
烛火摇曳,映照着林诗雅沉静的面容。
她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摞卷宗,在桌上摊开。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前朝太宗年间选拔人才的案例。当时选拔的官员,不仅文采斐然,更在治国安邦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太宗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纤细的手指指向其中一卷,“这位李大人,当年便是以一篇策论力压群雄,其提出的‘以民为本’的理念,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林诗雅的声音清澈而有力,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娓娓道来,每一个案例都精准地反驳了刘大人的观点。
刘大人原本涨红的脸渐渐褪去了血色,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捋着胡须的手也开始微微颤抖,眼神闪烁不定,显然已经被林诗雅的论述所动摇。
钱夫子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他没想到林诗雅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
他偷偷地瞥了一眼孙谋士,却见孙谋士的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其他几位考官原本对林诗雅的选拔标准有所疑虑,此刻也都被她的博学和见识所折服。
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林诗雅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林大人果然才识过人,我等佩服!”一位考官拱手说道,其他几位考官也纷纷附和。
刘大人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林大人所言,确有道理,老夫受教了。”
林诗雅微微一笑,并未咄咄逼人,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接下来的选拔安排。
“既然各位大人都已达成共识,那我们便继续商议接下来的事宜吧。”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就此尘埃落定之时,林诗雅却敏锐地捕捉到钱夫子脸上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险笑容。
那笑容转瞬即逝,却让林诗雅的心中升起了一丝警觉。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钱夫子的一举一动,心中暗自思忖:钱夫子,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夜深人静,林诗雅独自一人在书房中踱步,眉头紧锁。
她回想起钱夫子那个诡异的笑容,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钱夫子与那王公子素有往来,莫非……”她突然停下了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定是在谋划新的作弊手段!”
她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几个字:“加强考场巡视,严防作弊!”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林诗雅警觉地抬起头,走到窗边,轻轻推开窗户……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