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149章 凯旋之师

第149章 凯旋之师 (第2/2页)

智盛兄弟连忙磕头谢恩:“陛下圣恩,臣等感激涕零,定当肝脑涂地,报效大唐。犹如那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臣等定会紧紧追随陛下。”

仪式结束后,李世民在宫中设宴,犒劳侯君集等将士。

宴会上,侯君集向李世民详细禀报了高昌之战的经过。他说道:“陛下,臣初至高昌,那城中缒出虏使,呈上文书,言辞颇为谦卑,妄图让臣网开一面。但臣深知陛下旨意,令其嗣主悔过投降,可智盛却心存侥幸,迟迟不降。臣遂令军士囊土填堑,越堑猛攻。城上矢石如雨,我军虽有伤亡,但臣特造巢车,高达十余丈,比城头还超出数尺,得以俯瞰城中,还击矢石,城内守卒,恟惧得很。那巢车一出现,高昌守军就像见了鬼魅一般,乱了阵脚。智盛本指望西突厥来援,奈何西突厥中道折回,他孤立无援,只得开城投降。臣随后分兵略地,连下二十二城,尽收高昌之地。此皆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之故。这胜利啊,就像那众人齐心划桨,才能让大唐这艘巨舰乘风破浪。”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豪,仿佛那战场上的硝烟还在眼前弥漫,那战场上的热血仍在心中沸腾。

李承乾在一旁听得入神,不禁赞叹道:“侯将军此役,真可谓是有勇有谋。那巢车之策,定是让高昌守军措手不及,如同神兵天降。将军就像那智慧的军师,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等妙计,定能成为军事史上的佳话,流传千古。”

李泰也点头称赞道:“侯将军,您这战术运用得巧妙绝伦。囊土填堑,强攻与智取相结合,让高昌城防形同虚设。儿臣若是在战场上,定要向将军多多学习,将军便是儿臣的楷模。将军的谋略,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星,为儿臣指引着军事的方向。”他眼神中满是敬佩,心中对侯君集的军事才能钦佩不已,仿佛在侯君集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成为名将的影子,那影子就像一座灯塔,激励着他不断钻研军事。

侯君集连忙谦逊地说道:“太子殿下、魏王殿下过奖了。臣不过是奉命行事,全赖陛下的信任与将士们的英勇,方能取得此胜。这胜利是大家的功劳,臣不过是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君集之功,不可磨灭。此次高昌之战,不仅彰显了我大唐的军威,也为我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朕欲在高昌改设州县,纳入我大唐版图,诸位以为如何?朕这是想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再下一着妙棋。”

此时,魏征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陛下即位,文泰来朝谒,后因骄倨不臣,抗阻西域贡献,陛下兴师往讨。文泰身死,天罚已申。陛下应抚他人民,存他社稷,立他子嗣,威德互施,方足柔远。若以高昌土地为己利,改作州县,此后须千余人镇守,数千余人往来,每年供办衣资,远离亲戚,不出十年,陇右且空。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佐助中国,有损无益,臣窃为陛下不取哩。臣这是为大唐的长远根基考虑,陛下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忽视长远之害啊。”他的表情严肃而认真,眼神中透着忧虑,像一位忠诚的谏臣,时刻为大唐的长远利益担忧,那神情仿佛大唐的命运就系于他的一言一语。

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魏爱卿之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朕之意已决。高昌之地,战略要冲,若不纳入我大唐直接管辖,恐日后再生变数。朕将改高昌为西州,更在交河城内,建设安西都护府,留兵镇戍,如此方能保我大唐西域之安宁。朕就像那下棋之人,必须要提前布局,才能掌控全局。朕不能因小失大,要为大唐的万世基业着想。”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在高昌推行我大唐之文化与政令,让高昌百姓逐渐融入大唐。可派遣能臣干吏前往治理,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发展贸易,使高昌成为我大唐在西域的一颗明珠。这就像在一片荒芜之地播撒种子,精心培育,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儿臣觉得,只要用心经营,高昌定会成为大唐在西域的坚固堡垒,为大唐的繁荣添砖加瓦。”

李泰也应道:“大哥所言极是。儿臣建议可在高昌设立学府,传播我大唐文化知识,培养当地人才。如此一来,高昌百姓对大唐的认同感会更强,也有利于我大唐对高昌的长久统治。这就像点亮一盏明灯,照亮高昌百姓的心灵,让他们自愿追随大唐。这文化的传播,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高昌这片土地,让大唐之花在那里绚烂绽放。”

李世民:“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