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四大名着大乱战 > 第54章 梁山点将:情义燃烽火,热血赴担当

第54章 梁山点将:情义燃烽火,热血赴担当 (第2/2页)

刹那间,抽泣声四起,起初还压抑着,不过眨眼工夫,就好似堤坝决口,化作一场倾盆泪雨。有人捂脸哽咽,身子抖如筛糠;有人跪地捶胸,嚎啕大哭,哭声连成一片,悲痛如汹涌潮水,在人群里肆意翻涌,直叫闻者落泪,观者心酸。

众人“扑通扑通”纷纷跪地,膝盖砸在坚硬地面,发出沉闷声响。朝着林冲,那是敬他这份担当、这番情义,深知若无林教头振臂一呼,这满腔悲愤与牵挂便没了宣泄出口;向着苍天,好似祈求老天睁眼,莫再让梁山兄弟遭此无妄苦难,质问老天这世道为何如此不公,好人蒙冤、忠者惨死。

良久,鲁智深仿若从悲恸中猛地挣出,“嗷”的一声怒吼,第一个大踏步往前。只见他蒲扇大的手掌一把抓起那禅杖,往肩头重重一扛,禅杖上铜环“叮叮当当”脆响,在这呜咽哭声里显得格外清亮,恰似奏响一曲决然战歌。他大步流星,每一步落下,地面都似微微震颤,尘土飞扬而起,好似要把这哀伤悲戚的空气都给硬生生震碎、踏破。那袒露的胸膛上肌肉紧绷,刺青似也在隐隐扭动,整个人宛若怒目金刚下凡,誓要碾碎世间不平,一双大脚板“咚咚”作响,迈向未知却无畏无惧。

武松也不含糊,双手好似铁钳般紧紧攥着哨棒,指节泛白,身形快如闪电。他本就凌厉的双眸此刻寒光更甚,恰似寒星,与那夺眶而出的滚烫热泪交织,滚烫与冰冷碰撞,溅落在地。几个起落间,人就消失在远处山林,只剩树枝被扰动得簌簌作响,像是山林在为这打虎英雄的悲怆之行呜咽伴和,又似是山林也畏惧他浑身散发的煞气,纷纷避让。

花荣随后跟上,修长手指轻轻搭起长弓,稳稳背在身后,箭囊在腰间随着他急促步伐晃悠不停。他身姿轻盈依旧,好似一阵风就能吹走,可此刻步伐却急促慌乱,恰似一道黑色疾风卷过。唯有那几缕被风撩起、飘在脑后的发丝,泄露了满心悲戚,那是强忍着伤痛也要奔赴使命的坚韧。他牙关紧咬,下巴线条紧绷如弦,目光死死盯着前路,似要望穿山水寻到兄弟们踪迹。

再看梁山军的士兵们,一队接着一队,井然有序却又带着满腔悲愤。小队长们扯着嗓子高呼整队,士兵们迅速列阵,脚步声整齐划一,甲胄碰撞声铿锵有力,随后轰然四散开来。众人身影渐行渐远,日光拉长他们的影子,仿若在大地上刻下一道道忠义印记。而那未干的泪痕,留在脸颊,更印在曹县土地上,见证着梁山一脉这深入骨髓、永不磨灭的情义与担当!

在曹县的日子,于忙碌中透着温情,于艰难时局下藏着坚定守护。随着林冲那番热血激昂话语落地,梁山军上下齐心,迅速展开了对死去将领与士兵家人的妥善安置事宜。

各路人马依令而动,一支支小队奔赴四方。他们带着详尽的名录,沿着曾经征战的路线折返,深入那些偏远村落、市井小巷,一处处寻访着烈士亲眷的居所。每寻到一户,皆礼数周全,先是恭恭敬敬地呈上梁山特制的信物,那信物上雕刻着梁山军徽,精致纹路里凝着众兄弟的敬意与哀思,而后耐心说明来意。

有的人家,听闻自家孩儿、夫君战死沙场,顿时瘫倒在地,哭声悲切,捶胸顿足。军汉们眼眶泛红,单膝跪地,陪着落泪,轻声安慰,待其情绪稍缓,便小心翼翼地搀扶起老人,稳稳背起孩童,护送他们踏上前往曹县的归程。一路之上,嘘寒问暖,干粮饮水供应不断,遇着崎岖山路,宁可自己磨破肩头,也要护得老少周全。

也有几户人家,故土难离,眷恋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愿远行。梁山军汉子们毫无勉强之意,从行囊中郑重捧出足额银两,双手奉到亲人面前。那银两皆是平日里军饷积攒、牙缝里省下,或是从缴获物资里精心匀出,用干净布帛层层包裹,分量十足。交接时,还细细叮嘱如何存放、怎样使用,又留下附近可托付帮忙的乡邻联系方式,确保往后日子遇着难处有人照应,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与此同时,林冲与贾宝玉在梁山南面寻得一处风水绝佳之地,决意在此建立烈士陵园。那地青山环绕,翠影摇曳,仿若天然翠屏守护;绿水潺潺流过,水波潋滟,似有灵性环绕其间,清幽静谧,正是英烈安息的理想之所。二人亲督工程,工匠们日夜赶工,运来的石料皆精挑细选,打磨光滑,一块块严丝合缝地垒砌成墓冢;墓碑高耸,材质上乘,正面镌刻着烈士英名,字体刚劲有力,金漆勾勒,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背面则细细铭刻生平功绩,事无巨细,唯恐岁月模糊其英勇过往。

周边广植松柏,棵棵挺拔苍劲,四季常青,针状枝叶摩挲作响,似在低语缅怀;又栽满劲竹,竿竿翠绿欲滴,风过处沙沙有声,气节昭然。园中空地,辟出宽阔祭台,以供众人缅怀追思,台边石鼎香炉,庄重古朴,焚起的袅袅青烟,悠悠飘散,带着生者祈愿与敬意,直上云霄。

待一切落成,林冲红着眼眶,沉声道:“兄弟们生前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逍遥不羁,死后也定要聚在一处,同享这青山绿水相伴,不致孤寂。往后逢年过节,咱们定要来此,与故去的弟兄们再把酒言欢,说说心里话。”贾宝玉亦神色凝重,手持香束,对着陵园深深鞠躬:“诸位英豪为国为民捐躯,这一方净土,愿能慰藉英灵,梁山也必全力襄助,岁岁供奉不绝。”

曹县这边,早已腾出一片规整屋舍,紧邻着军营却又静谧安宁,方便照料。屋舍修缮一新,屋内桌椅床铺、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被褥厚实绵软,皆是梁山女眷们日夜赶制。园子里还辟出小块菜田,播下种子,待时日一到,便能长出鲜蔬,自给自足。周边学堂、医馆也得了吩扶,对这些英烈家属优先关照,孩童入学无需束修,随时能迈进知识殿堂;家中有人染疾,郎中即刻上门,药石免费供给,绝不让伤痛与困苦再添新忧。

安置妥当后,梁山军并未停歇。林冲日夜盯着军情舆图,分析高俅募兵动向,与智囊团谋划应对之策;鲁智深带着工兵营加固城防,搬运巨石、夯筑城墙,汗流浃背,吼声阵阵,震慑霄汉;武松领着斥候小队穿梭山林,探听各方消息,身形鬼魅,稍有异动,便能飞速回报。

而城中百姓,目睹梁山军这一番作为,敬意更甚,自发组织起来。壮丁们加入辅助队伍,帮着搬运物资、照料军营杂务;妇人们挎着食篮,穿梭在营地与安置区,送去热气腾腾的饭菜、清甜爽口的羹汤;孩童们也没闲着,采摘山花编成花环,悄悄放在烈士家门,或是围着老兵听往昔故事,眼中满是崇拜,欢声笑语渐渐驱散些许阴霾。

高俅大军渐近,乌云压城,可曹县内外,情义汇聚成汹涌洪流。梁山军枕戈待旦,身后是万千百姓、英烈亲眷期许目光,这情义羁绊成坚不可摧的壁垒,无惧任何来犯之敌,只待那决战时刻,再度浴血,护得这一方安宁,守牢心中大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