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水泥的构想 (第2/2页)
说起沟槽,李永生突然想到了水泥,如果有水泥的话,造一些沟渠,让整个侯府的水循环起来,那感觉会更舒服的。
说干就干,这玩意儿要是造出来,那千乡万村的水渠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李永生只记得烧水泥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至于怎么烧?什么比例一窍不通,并且粘土到底是什么样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没有,不过有了想法就像心里种下了种子,很快就生根发芽了。
说干就干,李永生开始召集村民,友庆爷俩是不能少的,孙大壮也不能少,除了这三人,还召集了十多个壮劳动力,石灰石自己懂一些,粘土的话只能放任大家出去寻找了,两个人一组,只要是奇怪的有些黏性的土壤就带回来。
十个小组出发了,侯府外面堆了一堆煤炭,是船队带过来的,一直没用,煤炭不缺,只要建好了砖窑就行。
让村正从镇上请了个建窑的大师傅,说明了一下要求,由村正伯伯组织人开干,石灰窑建在了村子的西北角,只是暂时实验性用的,真要是发明出来,村子肯定不能待,到时候把窑建在青原县城附近比较合适。
做侯爷的最大好处就是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家都去忙的时候,李永生反而闲得无事可做,每天除了练功就是研究吃喝,强叔的口味被改变了很多,已经不再专注于蔬菜和烧烤了,现在最喜欢的是烤肉蘸酱,和蔬菜一起卷在薄饼里,一顿饭能消耗两斤饼。
土窑建好了,李永生把冯铁匠请来,他对怎么提高燃烧有些专业的把握,不知道需要多少度,但肯定不会低。
最先回来的队伍是友庆父子,他们带回来的是两种土壤和李永生说的那种石头,石头需要磨成粉李永生是知道的,还得磨得很细,不过这些事情由村里的女人做就行。
水泥窑在外面建了几个大磨台,二伯的两头大青牛也被拉来了,粘土晒干了磨个两三遍就行,石灰石先破碎,成小颗粒被投入了磨眼,这个需要磨很多遍。
选了个黄道吉日,把第一批混合材料送进去了,村正说要九九归一,加起来是九种配置,九个窑洞的材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出窑时间,具体什么火候只能任由老冯自己控制。
第一口窑仅仅烧了一个时辰便停火了,最后一口窑烧了三天三夜,实验失败,所有的材料加水凝固起来之后,没有扛得住大牛一锤子的。
参加烧窑的虽然不知道侯爷做的是什么东西,但每天有五斤大米,大师傅是二十斤大米,热情都很高,失败之后继续磨制,仅仅一天的时间,第二批材料又送进去了。
连续三个九九归一,没有很好的成品,李永生心里多少有些气馁,加水之后凝固,最硬的和熟石灰差不多,糊墙还行,抹水渠也还勉强,但离李永生的要求差的太多。
正要打发各小组继续寻找的时候,只回来过一次的孙大壮小组回来了,似乎有些兴奋。
“侯爷,我们打听到四方镇有种叫粘土的土壤,去给背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