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枫儿你为何这么说 (第2/2页)
“梁公子,我黛玉妹妹呢,也已经带您走到这儿了,您要是真想吃呢,便进去吃吧。
可我瞧着,我黛玉妹妹目光都看着这边的甜辣整片五花肉烤串和烤卤汁牛肉小串,我想她还是......”
......
“母亲,那个皇商薛家的女儿还是不要考虑了。”看着弟弟李玉松吃过晚饭离开了正房堂屋又绕过影壁之后,李玉枫放下手中把玩了半日却不曾用来喝过半口粥的调羹,跟母亲说道。
“哦?枫儿你为何这么说?”镇国公太太放下手中夹着的笋干鲍鱼红烧肉,把银头象牙箸放到了莲藕行的青玉制筷托上,问道。
镇国公太太对待两个儿子说的话,从来都是认真倾听,不会因为他们年纪小便觉得他们说的一定不对或考虑的一定不够周全不够好,也不会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孩子便觉得就该不分具体形势让孩子只知道顺从地全盘听从父亲母亲的想法。镇国公太太和镇国公自幼便时时事事注重培养两个孩子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以及独立生存能力。他们认为,只知道听从父亲母亲、长辈、上司的话并且以此为孝顺的孩子,这辈子也成不了什么事情,这样的父亲母亲是只顾满足自己的命令被亲生孩子无条件地无脑地遵循的快感和权力欲的自私父母。大多时候,父亲母亲、上辈、上司总要先于孩子离开这个世界,孩子总有一天要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那时候,如果这个孩子没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只知道听话照做,但没有人告诉他具体如何怎样做了,他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吗?他能看清形势吗?他会根据看清的形势下准确的判断并做出决断吗?镇国公夫妇认为,那些把孩子教得只会顺、只会孝顺的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不配做父母的人,自私,无耻,还要假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举着假冒伪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假借孝经、圣人的只言片语,不分情况,自觉永远正确。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越早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越好,这样才能把镇国公府这个荣耀无比的爵位承袭传承好,才能在这名利纷扰、暗潮涌动的京中官场上自己站稳脚跟,不至于被谁给利用了。至于独立生存能力,李玉枫早在跟父亲镇国公戍守边防的时候便学会了自己炊饭,保养兵器、马匹也都学得颇为精到,而李玉松则跟着镇国公夫人和府上厨房上的各个厨师颇学得了一些烹饪技能。
“那家的姑娘,心机太重了。”李玉枫没有解释具体的情形 ,只是淡淡地又夹了一块已经有些凉了几分的金钱蟹盒,放入自己的盘中,说道。
镇国公夫人看着自己大儿子认真的眼神,便知晓他必是看到了什么,或者从哪个可靠的方面听到这件事了,所以才下了这个判断。那看来是,确实不行了。“好,那我再看看。”镇国公夫人没有丝毫犹豫,便说道。
“母亲,松儿不着急的,他还小。或许,过几年,他自己就有了喜欢的人,这么早定下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有您和父亲这么恩爱的夫妻在这儿比着,想必他和我一样,也想找一位心仪之人,像父亲母亲一般,一生和乐,相濡以沫。”李玉枫忍不住给自己弟弟说了句话。
“枫儿,我也只是先帮他看看。你已早就跟母亲说了,你要等遇到合自己心意之人,再谈论此事。母亲是答应了你,可是你和松儿总不能像母亲一样镇日在太太们和小姐们中间往来,你们又能遇到多少年龄门户都相当的小姐,母亲总还是忍不住要操心,替你们看看的。”镇国公夫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块大红袍花椒乳鸽的鸽子肉用盘中的公筷夹到了大儿子李玉枫的盘中。
“好,母亲。那您就慢慢看,总之我和松儿的想法都是,必得我们喜欢了,这亲事才有得谈。总不能让我们日日看着你和爹爹蜜里调油,我们只是娶回来一个各方面差不多却不喜欢的女子整日里过得愁云惨淡吧。”李玉枫拿过母亲盘边的汤碗,给母亲盛了一碗汤色金黄澄澈的蜜瓜花胶炖鸡汤。
“那是自然。我和你父亲也是希望你们兄弟俩可以琴瑟和鸣,夫妻和睦。我们是武将家庭,总要如此,你们才好安心做事,才有气力安心做事。日后,上了战场,心中也总有些牵挂,可以提着一口气,努力保着自己的安危回家。”镇国公太太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