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87章 丰收盛景

第87章 丰收盛景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马车缓缓驶入农学院外围的试验田区域,远远望去,一片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如同铺展的锦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苏锦绣的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尽管连夜工作的疲惫仍在,但眼前的丰收盛景足以让一切辛劳烟消云散。

"娘娘,您看那边!"巧儿掀起车帘一角,指向远处的稻田,"好多学子和农户正在收割呢,场面好不热闹!"

苏锦绣探头望去,果然看到数十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农学院学生与当地农户混在一起,挥动镰刀收割稻谷。不远处还有几位老师模样的人在指导技法,现场一派繁忙喜悦的景象。

"今天是试验田第三批抗旱水稻的收割日。"同行的农学院教谕李先生解释道,"学生们正好可以实践所学,亲眼见证新品种的成效。"

马车在试验田边停下,苏锦绣下车后,立即有农学院的师生迎了上来。领头的是农学院山长赵元,此人原是农部司农寺的官员,学识渊博且开明进取,是苏锦绣一手选来主持农学院日常事务的得力干将。

"娘娘驾到,学生们有福了!"赵元喜气洋洋地行礼,"正巧赶上丰收时节,学生们可以亲眼见证新品种的威力。"

"山长不必多礼。"苏锦绣微笑着扶起他,"我听说皇上下午要来视察,特地提前来看看准备情况。"

赵元恭敬地点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今日我们特意安排了三个不同区域的新品种展示,让皇上亲眼见证改良稻种与传统品种的差异。还准备了去年与今年的产量对比图表,以及各地推广效果的汇报。"

"很好。"苏锦绣满意地点头,随即问道:"那么,最新一批抗旱水稻的具体收成如何?"

"回娘娘,超出预期!"赵元兴奋地说,脸上笑容灿烂,"这批'旱优三号'在整个生长期内仅用了常规水稻三分之二的水量,却产出了比传统品种高出四成的粮食!南郊几个试点村庄的收成已经统计出来了,平均亩产比往年增加了三成有余。"

一位年轻的教习补充道:"最令人惊喜的是,这种稻谷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佳,煮出来的米饭香软可口,深受百姓喜爱。许多富户甚至不惜高价求购种子,想明年也种上这样的好稻谷。"

苏锦绣点头微笑,这正是她希望看到的结果。品种改良是她农业改革的核心之一,能同时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正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关键所在。

"带我去稻田看看。"苏锦绣说道,迈步向那片金黄的稻田走去。

走近稻田,收获的喜悦之情更为强烈。高大健壮的稻株整齐排列,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秆茎,每穗稻谷都颗粒饱满,沉甸甸的,远比传统品种要饱满丰硕。

正在收割的农户和学子们看到苏锦绣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

苏锦绣亲切地向众人招手:"不必拘礼,大家继续忙自己的。"

她走向一位正在收割的老农,问道:"老丈,这新品种的稻子种着可还顺手?"

老农见是贵妃娘娘亲自询问,既激动又忐忑,连忙擦了擦手上的汗水,深深一揖:"回娘娘的话,可顺手了!俺种了一辈子地,头一回见这么好的稻种。不怕旱,虫害少,还长得这么旺。您瞧这稻穗,沉甸甸的,一穗能顶过去两穗呢!"

老农说着,摘下一穗稻谷,双手呈给苏锦绣看:"您摸摸这稻谷,多饱满啊!"

苏锦绣接过稻穗,确实沉甸甸的,每粒稻谷都圆润饱满,透着健康的光泽。

"种了这稻子,您家能多收多少粮食?"苏锦绣问道。

老农掰着指头算道:"往年俺家三亩地,好年景能收四百多斤,遇上旱年就只有二百来斤了。今年用了新法子,新稻种,三亩地竟收了七百多斤!"

他激动地抹了抹眼角,声音有些哽咽:"娘娘有所不知,俺家五口人,往年收成刚够吃,遇上灾年就要去借粮,年年愁得俺睡不好觉。今年这一丰收,不但家里够吃,还能卖些换钱,给小孙子添件新衣裳,给老伴买点肉吃。这日子,可算盼到头了!"

这朴实的话语胜过任何华丽的赞美,苏锦绣心中一阵温暖。她转向另一位年轻农户:"你家今年收成如何?"

年轻农户兴奋地回答:"俺家情况和张大爷差不多。最妙的是,这新稻不但产量高,卖价也好!往年的老稻谷,粮商只肯给二两银子一石,这新稻因为品相好,口感佳,能卖到三两五钱一石呢!家里多出的粮食全卖了,今年能比往年多赚近十两银子呢!"

十两银子对普通农户来说已是一笔巨款,足够支撑一家人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开支。

苏锦绣满意地点点头,环顾四周,农户们脸上洋溢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才是她最想看到的成果——百姓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不再为吃饭问题忧心忡忡。

此时,赵元山长匆匆赶来:"娘娘,朝廷派来的官员到了,说是带来了皇上的赏赐!"

苏锦绣闻言,立即整了整衣冠,向田埂外走去。只见一队仪仗已经停在试验田外,礼部的官员捧着圣旨和一个大红盒子站在那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官员高声宣读圣旨,大意是表彰农学院在推广新品种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特赐御制匾额一方,钱粮五千石用于扩建农学院,并准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型农作方法。

宣读完毕,官员打开红盒子,取出一方金漆大匾,上书"农桑立国"四个鎏金大字,笔力雄浑,正是皇帝萧承煜亲笔所书。

"皇上御笔亲题,且将匾额悬于农学院大门之上,以彰显朝廷对农业改革的支持!"官员恭敬地说道。

苏锦绣接过圣旨,躬身谢恩:"臣妾代农学院上下叩谢皇恩浩荡。请大人转告皇上,我等必将再接再厉,把农业改革的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百姓受益。"

礼部官员还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娘娘,国子监近日特别增设了'农学'一科,明年科举将首次考核农业知识。陛下还下旨,命农学院编撰农书,作为标准教材在全国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