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23章 寒地稻开

第123章 寒地稻开 (第2/2页)

"这批抗寒水稻成熟后,即便在零度低温下也能生长。若是大面积推广,北方地区将不再只能种植小麦和杂粮,水稻产量有望达到南方的七成。"苏锦绣自信地说道,"届时,北方百姓也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

赵廷虽然对农事一窍不通,但也听出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不由深深看了苏锦绣一眼,心中暗想:难怪皇上如此倚重这位贵妃,这等才能,确实非同一般。

参观结束后,赵廷不得不承认自己此行多有冒犯,连连告罪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送走礼部的人,苏锦绣并未马上离开试验田,而是命人继续加固防护措施,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寒流。

"娘娘,您猜得真准。"周伯感叹道,"太后果然派人来查看。"

苏锦绣微微摇头:"太后老谋深算,岂会轻易放过我。这次派礼部出面,不过是试探罢了。待到抗寒水稻真正成功,她定会使出更大的手段来阻挠。"

"那..."周伯面露忧色。

"不必担心。"苏锦绣自信地道,"我自有应对之策。况且,有皇上在后面撑腰,太后也不敢太过分。关键是要确保这批水稻能够成功。"

周伯郑重地点点头:"娘娘放心,我会亲自守在这里,确保万无一失。"

正说话间,一名农技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娘娘,好消息!西边那片耐寒麦田开始返青了!按照往年经验,这个时节的麦苗应该已经停止生长了,但我们改良后的品种不但没有停止生长,反而叶色更加浓绿!"

苏锦绣眼前一亮,立刻前往西边麦田查看。果然,一片碧绿的麦苗正迎风摇曳,生机勃勃。这批耐寒小麦是她去年冬天开始实验的项目,如今看来,成果显着。

"太好了!"苏锦绣欣喜地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嫩绿的麦叶,"这意味着我们的冬季耕作计划可以大面积推广了。有了耐寒小麦和抗寒水稻,北方的粮食产量将有质的飞跃!"

周围的农技人员和农户们也兴奋不已,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长久以来困扰北方的粮食短缺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接下来的几天,苏锦绣几乎每日都要到试验田察看。第三天清晨,当她来到东边试验田时,惊喜地发现田间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芽!

"发芽了!真的是三天就发芽了!"老农们难以置信地看着这片嫩绿,眼中满是震惊和喜悦。

苏锦绣欣慰地笑了:"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两个月,你们将见证一个奇迹。"

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轰动。抗寒水稻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北方农业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农部尚书赵明远亲自前来视察,看到那片初生的稻苗,激动得老泪纵横。

"苏娘娘,您这项发明,将造福大衍无数代百姓啊!"赵明远由衷感叹道。

苏锦绣谦虚地回应:"尚书大人言重了。这不过是我尽绵薄之力,为大衍的农业发展贡献一点心力罢了。"

消息传到宫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皇帝萧承煜亲自下旨,命人记录此次实验的全过程,并拨发专款,用于抗寒水稻的后续研究和推广工作。

而太后的反应则截然不同。当她得知抗寒水稻试验初步成功的消息后,雍容的面容顿时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这个苏氏,果然名不虚传。"太后冷冷地对丽妃说道,"看来,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应对了。"

丽妃垂首,眼中闪过一丝阴毒:"太后放心,妾身已经有了主意。只要那片试验田出了问题,一切成果都将付诸东流。"

太后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与此同时,苏锦绣也没有闲着。她一面密切关注试验田的情况,一面开始筹备大规模推广的事宜。为确保粮食产量翻倍的目标能够实现,她命人在各地农学院分院建立了示范基地,并培训了大批农技骨干。

"这批抗寒水稻,若能在北方大面积推广,明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提高三成。"苏锦绣向皇帝汇报工作时自信地说道,"再加上我们的冬季耕作计划,粮食产量有望翻倍。"

萧承煜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爱卿所言极是。朕已命农部全力配合,确保此项技术能尽快推广到全国。"

就在一切进展顺利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北郊试验田周围的农户开始生病,症状是高烧不退、头痛欲裂。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这是因为苏锦绣违反农时种植水稻,触怒了天神;也有人说这是新型农法带来的瘟疫。

面对纷纭流言,苏锦绣丝毫不乱。她一面命王太医带人前往查看,一面亲自来到试验田周边走访。很快,真相浮出水面——病人饮用的水源被人投放了毒物!

经过王太医的诊断和调查,这种毒物是一种南方罕见的蛊毒,极难察觉,但效果显着。而这种毒物,恰恰是丽妃的拿手好戏。

"看来是丽妃不甘心啊。"苏锦绣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意,"既然如此,我又岂能轻易放过她?"

经过一番周密部署,苏锦绣不但成功解救了中毒的农户,还顺藤摸瓜,抓获了丽妃派来的密探。证据确凿,就连太后也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丽妃更是险些被削去妃位。

这场风波过后,抗寒水稻的试验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苏锦绣妙手回春救治村民的事迹广为流传,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农医结合的重要性。

半月后,当初的稻苗已长到一尺多高,茁壮挺拔,丝毫不受寒冷天气的影响。农部尚书再次前来视察,亲眼见证了这一奇迹。

"若非亲眼所见,老夫绝不敢相信,寒冬时节也能种植水稻!"赵明远激动地说道,"苏娘娘,这项技术若能推广,将彻底改变北方的农业面貌啊!"

苏锦绣微微一笑:"尚书大人言重了。这抗寒水稻的成功,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和各位农户的辛勤付出。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冬季耕作技术,只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粮食产量的翻倍。"

眺望着那片生机盎然的稻田,苏锦绣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抗寒水稻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农业技术的突破,更是她对抗太后和保守派的重要筹码。随着北方农业的改革深入,她的权势也将水涨船高。

而对于百姓而言,这意味着更加丰足的粮食和更加安定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