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29章 礼制之争

第129章 礼制之争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28章 礼制之争

苏锦绣早已料到太后会有所行动,却没想到动作如此迅速。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王太医就匆匆赶到了凤仪宫。

"娘娘,"王太医行礼后急切道,"太医院内有异动。老院判陈太医昨夜召集了几位与我不合的老太医秘密议事,今早我便听闻他们在准备一份关于热症药物的鉴定报告。"

苏锦绣示意他坐下,沏了一杯茶递过去:"不必惊慌,我已有所准备。那帮老顽固对我们的药方向来看不惯,这次太后拉拢他们也在情理之中。"

王太医忧心忡忡:"只是那热症药物确实含有少量乌头,若被他们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恐怕会对药方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苏锦绣微微一笑:"乌头本就是常用药材,关键在于用量和炮制方法。我们的热症药物经过特殊处理,毒性已去七分,且药效显着。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临床案例可以证明。"

"娘娘所言极是。"王太医松了口气,"只是朝堂之上,说辞往往比事实更重要。那些老太医辈分高,声望深,若一口咬定药物有毒,怕是难以辩驳。"

苏锦绣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逐渐明亮的天色:"王太医不必担忧。大朝会上,我自有对策。现在,你要做的是整理好所有治愈病例的记录,越详细越好。另外,招集几位曾经服用过热症药物而痊愈的病患,请他们作证。"

王太医恍然大悟:"娘娘高明!有患者亲身经历作证,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还有,"苏锦绣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我需要你暗中联络那些支持医改的年轻太医,让他们在朝会上站在我们这边。不求他们公开支持,只需在关键时刻不帮陈太医说话即可。"

王太医立刻会意:"这个容易。年轻的太医多数都认同娘娘的医改理念,他们不会站在老顽固那边的。"

就在二人商议对策时,巧儿急匆匆地进来:"娘娘,不好了!礼部刚刚上了一道奏折,弹劾农院违背祖制,朝臣们已经开始议论纷纷!"

苏锦绣眉头微皱:"这么快就开始行动了?"

她接过巧儿递来的密报,仔细阅读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密报上清楚地写着,礼部尚书文华联合多位大儒,上书弹劾农院多项举措有违祖制。特别指出农院教授的新型耕作方法、改良种子以及女子入学等举措,都是"悖逆圣贤之道,荼毒黎民"。

更为严重的是,奏折中还暗示苏锦绣是在"借农院之名,行拉拢民心之实",意图染指朝政。

"好一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锦绣冷笑一声,将密报放在桌上。她转向王太医:"时间紧迫,你先去准备吧,务必在大朝会前将所有证据整理妥当。"

王太医领命而去,苏锦绣则立即派人请来农院院正赵博士。

不多时,赵博士便匆匆赶到。他是苏锦绣一手提拔的学者,对农业改革充满热忱。

"娘娘,"赵博士行礼后忧心忡忡地说,"礼部的奏折已经传遍朝野,许多原本支持我们的官员都开始动摇了。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对'违背祖制'这一指控尤为敏感。"

苏锦绣沉着地点点头:"预料之中。礼部此举正是想打'礼制'这张牌,将农院置于道德制高点的对立面。"

她走到书案前,展开一卷竹简:"赵博士,你可曾读过《周礼·地官》?"

赵博士一愣:"自然读过,但不甚精通。"

苏锦绣指着竹简上的文字:"这里面详细记载了古代农官的职责,其中有一条是'掌教民稼穑',意为教导百姓种植技术。我们农院所做的,不正是这一古礼的延续吗?"

赵博士恍然大悟:"娘娘是说,我们可以引经据典,证明农院的改革其实是恢复古礼,而非违背祖制?"

"正是。"苏锦绣微微一笑,"礼部想要在礼制上做文章,我们便在礼制上反击。接下来,我需要你立即整理古代农书中关于农技创新的记载,证明我们的改革是有古训依据的。"

赵博士大喜:"娘娘高明!这样一来,礼部的指控便不攻自破了。"

"还有,"苏锦绣继续道,"准备一份详细的农院成果报告,包括各地粮食增产数据、百姓增收情况以及饥荒减少的具体案例。用实际效果说话,才是最有力的证据。"

赵博士郑重应下:"娘娘放心,我立刻回农院着手准备。"

苏锦绣又交代了几项具体事宜,便送赵博士离去。她知道,这场朝堂之战将决定农院的命运,容不得半点疏忽。

就在苏锦绣忙于应对之时,皇宫另一侧的太后寝宫内,太后正在接见礼部尚书文华。

"太后娘娘,"文华满面春风地行礼,"老臣已按照计划上了奏折,朝中反应强烈。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对农院的不满情绪高涨。"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文爱卿做得好。我大衍自建国以来,礼制便是根本。苏氏如此肆意妄为,必然会触怒朝臣。"

文华面露忧色:"只是老臣担心,陛下对苏贵妃过于宠爱,怕会袒护于她。"

太后冷哼一声:"朕自有对策。明日早朝,我会亲临朝堂。到时候,你只管据理力争,其余的事情,自有朕来应对。"

文华恭敬地低下头:"老臣明白。只是还有一事需要禀报:农院那边似乎已经得到了风声,正在积极准备应对之策。"

太后不以为然:"无妨。就算她知道了又能如何?农院违背祖制乃是既成事实,她就算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辩解。"

文华似乎仍有顾虑:"只怕她会引经据典,为农院辩护。"

太后露出一丝冷笑:"朕已经命人查阅了所有可能对她有利的古籍,并准备了反驳之词。明日朝堂之上,定要让她理屈词穷!"

文华躬身道:"太后英明。老臣告退。"

待文华离去后,太后唤来贴身嬷嬷:"去告诉丽妃,让她加紧准备关于药物的证据。明日朝堂之上,我要一举将苏氏置于死地!"

嬷嬷领命而去,太后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凤仪宫方向,眼中闪烁着寒光。

她心中盘算着:这次大朝会上,一定要通过"违背祖制"这一指控,将农院彻底打垮。若能成功,不仅能削弱苏锦绣的影响力,更能动摇皇帝对她的信任,一举两得。

次日清晨,大朝会开始前,朝臣们已经聚集在太极殿外议论纷纷。礼部的弹劾奏折像一颗重磅炸弹,将原本平静的朝堂炸得四分五裂。

官员们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以礼部尚书文华为首的保守派,坚决反对农院;一派是支持农院改革的新派官员,多为科举出身的寒门士子;还有一派则是持观望态度的中立派,他们看风使舵,犹豫不决。

当钟声敲响,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太极殿时,殿外却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太后在宫女和嬷嬷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极殿。

百官见状,纷纷跪拜行礼:"参见太后娘娘!"

太后神色威严,微微颔首:"众卿平身。今日大朝会事关国本,朕特来旁听。"

百官起身,相互对视,心知太后此举意味着什么。显然,今日的朝会已不再是普通的政事讨论,而是一场针对苏锦绣和农院的公开审判。

不多时,皇帝萧承煜也到了。见太后居然亲临朝会,他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登上龙椅,环视殿内众臣,最后目光落在站在女眷席位上的苏锦绣身上。

苏锦绣穿着一袭素雅的宫装,神色平静。她朝皇帝微微颔首,眼中没有丝毫慌乱。

萧承煜心中稍安,随即宣布:"朝会开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文华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陛下,老臣有本奏上!"

萧承煜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讲。"

文华躬身行礼后,声音洪亮地说道:"臣弹劾农院多项举措有违祖制,荼毒黎民!"

殿内顿时一片肃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文华身上。

文华缓缓展开手中的奏折,朗声道:"农院自成立以来,推行多项举措,严重违背我大衍祖制。其一,传授新型耕作方法,废弃祖先传下的农耕之道;其二,推广改良种子,有违天道自然;其三,允许女子入学,混淆男女之别;其四,不尊农神祭祀,亵渎神灵。"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激昂:"更为严重的是,农院借推广新农法之名,行拉拢民心之实,意图染指朝政。如此行径,若不及时制止,恐将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严查农院,整顿改革,还我大衍一个遵循祖制的朝廷!"

文华的话音刚落,太后立刻开口:"文爱卿所言极是。我大衍立国数百年,礼制乃是根本。若任由农院如此胡作非为,只怕祖宗血脉都要蒙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