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32章 旱土生花

第132章 旱土生花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32章 旱土生花

苏锦绣站在空间内,最后一次确认各项数据后,满意地合上了预测系统。时间紧迫,她必须抢在旱情全面爆发前,让抗旱措施布置到位。

季祭大典还有七日,而南方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异常炎热。根据空间系统预测,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大旱还在后面。

离开空间后,苏锦绣立即召来巧儿:"派人去查一下,那十位学子现在到了何处?有没有消息传回?"

巧儿低声回道:"回娘娘,周伯刚传来消息,十位学子已有八人顺利抵达指定地点,开始分发种子并指导农户种植。另外两人在途中被礼部官员盘查,不过他们机智地掩饰了身份,现已安全脱身,预计三日内也能抵达。"

苏锦绣松了口气:"辛苦他们了。"

就在此时,赵院正匆匆而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娘娘,好消息!第一批在南方种下的抗旱稻已经开始发芽了!而且生长速度比普通稻种快了近一倍!"

苏锦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比预期的还要好。"这些种子都是她从空间中取出的经过改良的品种,不仅抗旱性强,生长周期也比传统作物短得多,正是应对紧急旱情的最佳选择。

赵院正继续汇报:"而且,根据江南余杭县传来的消息,那里的农户在我们学子的指导下,已经开始挖掘水塘蓄水,并修建了简易的引水渠道。一开始农户们还将信将疑,但看到新型灌溉方法确实能省水又均匀,现在都争相效仿了!"

苏锦绣欣慰地点点头:"这是好事。"她沉思片刻,又问道:"王太医那边的防暑药物准备得如何了?"

赵院正回答:"已经配制了大批防暑降温的药丸,易于储存和运输,足够应对初期的热症患者。王太医说,若旱情持续时间过长,他还准备了治疗更严重热症和水源污染引起的疾病的药方。"

"很好。"苏锦绣满意地点头,又叮嘱道,"告诉南方的学子们,务必要让农户先种下抗旱作物,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间紧迫,粮食是第一位的。"

赵院正领命而去,苏锦绣则站在农院的试验田边,注视着那些茁壮成长的抗旱作物。这些植物虽然看起来与普通作物无异,却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存活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娘娘,"巧儿突然小声提醒,"丽妃派来的探子又来了,就在东角的围墙外,装扮成卖花的小贩。"

苏锦绣微微一笑:"让他看吧,我们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农院的学子匆匆跑来,神色兴奋:"娘娘,好消息!江南吴县传回消息,我们教给当地农户的深沟窄垄种植法已经开始见效了!"

深沟窄垄是苏锦绣根据现代节水农业改良的古代版本,通过挖深沟、做窄垄,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保证作物根系吸收足够水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种植技术。

"具体情况如何?"苏锦绣问道。

学子回答:"当地农户最初都不相信,觉得垄沟这么窄,作物肯定长不好。但在我们学子的坚持下,有几户试种了一小块地。结果前天突然大热,普通田地里的秧苗都蔫了,只有深沟窄垄的稻田依然青翠,这下可震惊了全村人!"

苏锦绣欣慰地点头:"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让更多农户看到实际成果,他们自然会主动采用新方法。"

学子继续汇报:"现在不仅是吴县,周边的几个村子听说后,都派人来学习这种种植方法。我们的学子日夜不停地教学,还组织了识字的农户抄写技术要点,好让更多人学会。"

"辛苦了。"苏锦绣由衷地说,"让学子们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随着各地传回的好消息越来越多,苏锦绣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即使太后和丽妃从官方渠道阻断了物资调配,民间的力量却不可阻挡地涌动起来。

一日晚间,周伯匆匆赶来,脸上难掩兴奋:"娘娘,大好消息!湖广武昌传来消息,那里种下的抗旱作物已经开始抽穗了!比传统稻种提前了近二十日!当地农户们都说这是神仙稻,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周边上百个村子都在寻求种子!"

苏锦绣闻言,心中一喜:"这么快?"

周伯点头:"正是!而且产量也比传统稻种高出三成有余。当地官员原本还怀疑我们学子是来惑众的,现在亲眼看到效果,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好东西,还主动请我们学子进衙门详细讲解种植方法呢!"

"官员也开始支持了?"苏锦绣有些意外。

周伯压低声音:"娘娘有所不知,虽然朝廷没有正式下达防旱指令,但各地官员也不傻。见天气异常,又听闻我们农院的学子带来了抗旱良种,很多明白人已经开始暗中支持了。只是明面上不好表态罢了。"

苏锦绣了然地点点头:"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随着日子一天天临近季祭大典,南方地区的天气如苏锦绣预测的那样,变得越发炎热干燥。原本应当降雨的季节,却连一滴雨水都没有。很多没有采用新技术的农田已经开始出现干旱迹象,农户们忧心忡忡。

而那些种下抗旱作物、采用新型灌溉技术的农田,却依然郁郁葱葱,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抽穗。这鲜明的对比让更多农户主动寻求改变,纷纷请求学习新技术。

一时间,农院学子传授的抗旱技术如星火燎原般在南方各地迅速传播。从最初的几户试种,到整村推广,再到周边村镇竞相效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

京城中,关于苏锦绣妄言天象、囤积粮食的谣言逐渐被一个新的传闻所取代——南方出现了神奇的抗旱稻,不仅能在干旱中存活,还能比普通稻子产出更多粮食。据说,这种神奇的稻种正是出自农院之手。

这个传闻很快传入了太后的耳中。

"岂有此理!"太后闻言大怒,"那贱人竟敢暗中行事!明明朕已下令礼部扣下南方的粮种调配,她竟然还能把种子送到南方去!"

丽妃在一旁冷笑道:"娘娘息怒。这贱人确实狡猾,想必是早有准备,在陛下禁令下达前就已经把种子送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