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 主子的心思你别猜 (第2/2页)
这话显然说到庄头的心里去了,庄子里人是啥样的 ,别人不知道t他还能不知道, 有很多都是前朝宫廷里放出来的, 也有是得罪贵人被流放出来的, 就在这个庄子里连太监都有百儿八十个。
看似是一个庄子, 实际上人心也不是那么齐整, 他这个庄头做啥都束手束脚的很。
原本以为乔欣接手庄子之后会大力整顿一下人员,没想到人家是整顿了, 只是整顿的是田地。
根本不管 别人咋想,一上来就抢收, 上至老人下至孩童, 不干活的 都没饭吃。
一日三餐都在田头山吃饭, 根本不给往家里带的机会, 哪怕是襁褓中睡着孩子都让母亲背在身上干点轻省的活计。
那庄子里原本想躲懒的,连续两天见不到一粒米粮, 又听闻大伙在地头上吃的又是鱼又是肉的,满嘴油光,哪还能继续躺的下去。
乔欣才不管这些人咋想的,就是听见了,也不会在意。
有手有脚的 还想饭菜送到嘴边 ,恐怕是走错地方了!
他们乔家可没余粮养闲人。只要肯干那就有口饭吃。这次抢收哪些人表现的如何 ,哪些人偷懒撒滑,她可都是 看在眼里, 也为日后村庄子里的人口调整提前做了一番准备。
游手好闲的,还死活不改,那对不起了,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别说她没有给过机会。
云溪镇,临水镇和老湖镇日后都要建立不同的作坊。 这人员问题肯定要进行大浪淘沙般的筛选。
她不可能全盘接受这些原来的居民。
石牙子这会就在跟乔欣禀告夏收的结果。
“一亩地也就收了二石,差一点的地段二石都不一定有。大伙都习惯种一季麦子, 然后再种一些蔬菜拿到城里去贩卖, 换取一些米粮。”
平均一亩地还不足二百斤,这么少?扣除要上交的部分, 那留在手里的粮食岂不是寥寥无几,
就这个产量大伙居然还能墨守成规的坚持这么多年,难怪苦成这个样子。
现在才五月初,再种一季晚稻还是来得及。这些都是上好的良田,只不过肥力和种子不给力,受人力的限制,没机会精耕细作,在再加上天灾等原因,可不是就落得这么一个结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是多么美好的理想。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才是最残酷的现实。
石牙子道:“这里虽然靠近清水河,可偏偏地势要高于河岸, 上一个主家一直没舍得银钱像咱们镇上那样挖好引水渠,导致地里灌溉难度大,咱们现在要是打井,修渠的话估计又要投入不少人力,还可能耽误耕种。”
乔欣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选择今年打算种上向日葵。
这玩意比较耐旱, 她先把种子种下,借助接下来的一场大雨,连浇地都可以省了。 后期就可以腾出人手去打井和修建水渠。
至于种子从哪儿来的?
乔欣找理由出门一趟,再回来就雇着商队,这东西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