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军情紧急 (第2/2页)
殿外还被一群人簇拥着的李承乾见状心中冷笑一声。
这群家伙都是百年难出一个的人精,会猜不出战报内容?
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谁也不能担擅启八百里加急的责任而已。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有些欲言又止。
冷眼旁观的李承乾见状,明白他这是要说话了,因为这人向来以果断敢直言着称。
果然他踌躇了一会说到:“诸位大人,军情紧急,如火燃眉,不若我等共览战报,若他日陛下追究,吾等当同心协力,共担此责,如何?”
这些官员能协助李世民铸造贞观之治的盛世,就算某些时候心里有些小九九,但绝不是酒囊饭袋,知道孰轻孰重。
当即都点头道。
“紧急之时,自当权宜行事。”
“没错,如将来陛下追究,愿和大人共担。”
见众人没有异议,一直没开口的长孙无忌说到:“诸位都为社稷尽心于此,不顾个人得失,本官也自当如此。”
说着将手中文书火印揭开后,长孙无忌先看了一遍,而后又交给几位重臣轮番查阅。
看完后,所有人神色各异,皱眉的,咧嘴的,还有面色如常的。
李承乾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些人是真麻烦啊,这不耽误自己去死吗?
都装什么呢,这战报,我都能猜到是什么,你们会提前没有打算?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年初,按照历史这几年唐朝只有一场大战,就是跟薛延陀打的偌真水之战。
着薛延陀是铁勒部的一支,原为东突厥的附属,李世民为牵制东突厥,曾支持薛延陀,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这场战争的起因,则是贞观十五年初,薛延陀向唐朝求亲,但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薛延陀便怀恨在心,最终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其实什么拒绝和亲就是个借口,主要就是薛延陀日益壮大,觉得最行了,想跟唐朝掰掰手腕。
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数的上的明君,那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肯定早做好准备了,弄不好中书省都有提前准备好的进军方案。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会,最终长孙无忌说到:“薛延陀首领夷男派其子大度设率数十万兵马犯境,如我们不早作决断,怕是容易陷入被动。”
房玄龄皱着眉跟着说道:“如今东北有高句丽随时策马南下,西南有吐蕃虎视眈眈,如果北方边境不稳,恐怕会引发连锁反应。”
长孙无忌点头表示同意:‘诸位议一议把?’
众臣闻言,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说话,基本上都一个心思,这都是早就拟定的事了,还议个p。
过了良久,还是没人当出头鸟。
一直旁听的武将中,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个肤色黝黑,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出言道:“你们这帮人,是真麻烦啊,这事不早就议定了?直接下旨就完了呗。”
他说完后,众官员一个个依旧眼观鼻,鼻观口,沉默不语。
这大汉见状直接急了:“你们不就是怕没有陛下同意,怕下旨发兵将来被怪...。”他话没说完,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程知节拉了一把。
“咬金,你拉我干什么,我还没说完呢。”说着就要继续说话。
程知节却死命往后拽了他一把:“敬德,别说了,军国大事自有各位大人决断,你个大字不是一箩筐的人,跟着插什么嘴。”
尉迟敬德话虽然没说完,但也算将窗户纸捅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