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恢复李承乾太子之位 (第2/2页)
“咦,郡王你怎么骂人呢?”
“骂你不对啊?亏你为将多年,这都看不出来,你以为承乾为什么拼了命往云中跑?”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这些人都是当时良将深通韬略,瞬间便明白了。
“郡王...你说那位是打算往大漠深处跑?”
李孝恭不再搭理他们扯开尉迟敬德的手,快步向前走去,同时说道:“今日刚有人献上几名胡姬,本王得赶紧回去享受一番,可不跟你们这帮糙人闲扯了。”
太极殿内,李世民一脸郁闷的来回踱步,长孙无忌、褚遂良、魏征、房玄龄则在商讨如何让李承乾出兵。
长孙无忌依旧一副从容模样,声音平静:“诸位大人,我意,立刻下旨令李承乾出兵进攻大度设所部,延缓其渡河速度,同时令其拿出云中都督府中一半粮草支援朝廷大军。”
这确实符合朝廷目前所需。
但还是那个问题,李承乾已经明摆着造反了,他凭什么听朝廷的啊?
而且军情瞬息万变,长安又距离大漠数千里地,来回讨价还价的时间,李绩都饿死在大漠个p的,所以必须给出一个让李承乾无法拒绝的好处。
这个好处他们心里其实明镜一样,但这话绝对不能由他们说出来。
殿中气氛一时有些沉默。
良久李世民终于停止踱步,走到众人面前,有些明知故问道:“商讨的如何了?”
这些人倒也精明,也不说话,而是将写好的旨意递给李世民:“还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接过后看了看,皱着眉头:“那个逆子会听话出兵?”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这不是明知故问吗?答案肯定是不会啊。
到底还是魏征胆大,打破沉默道:“陛下,要不权宜之计?咱们以恢复太子之位换其出兵如何?”
这话算说到大家伙心里了,因为这个好处李承乾说什么也不会拒绝,也无法拒绝。
现在问题就是李世民肯不肯拉下脸朝令夕改了,毕竟这相当于跟自己儿子低头。
李世民不愧是千古难遇的明君,沉默了十几分钟后,脸上已看不见丝毫情绪,好似恢复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冷静。
“嗯,魏征所言,倒是个不错的权宜之策,如此就去办吧。”
没想到李世民这么快就答应了,众人愣了一下,随后都一脸钦佩,如此胸怀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陛下圣明,我等钦佩。”
其实此时李世民已经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生气还是不生气了,相反他有点佩服李承乾,自己这个儿子竟能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硬是拼出了一条路来,而且还将他逼迫至此。
念及此处,他不由扪心自问,难道自己以前看错李承乾了?难道还是这个嫡长子最像他?
两日后,恢复李承乾太子之位的圣旨,便传遍天下,这也让长安城内局势更加诡谲,特别是李泰的武德殿,一改往日门庭若市之状,有那么点树倒猢狲散的味道。
远在云中都督府的李承乾,这几日一直忙于他的造纸大业。可谓浆里来,水里去,双手被碱性的纸浆浸泡得多处腐烂脱皮。
熬纸浆的土坑内,蒸汽升腾,李承乾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双手,不住呲牙,想挣点钱容易嘛。
走出土坑群,旁边不远便是晾晒成纸的地方。
数不清的纸张整齐地铺在木板上,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一阵微风拂过,纸张轻轻颤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这场景让他很是满意,缓步走到一块木板前,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揭下一张已经晾晒好的纸。
纸张质略微有些粗糙,但好在韧性不错,书写足够了,而且主要是这玩意造价低到几乎没有。
现在就该研究销路了,也不知道薛仁贵俩人找商人找的怎么样。
这时远处侯君集三人竟一起疾步走过来,而且脸上全是狂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