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 (第2/2页)
[编磬通常与编钟合奏,使金石之声相应和。]
[如果说‘礼’体现一种等级性,那么‘乐’则体现了一种和谐状态。]
[‘和’即是让彼此差异、矛盾对立的事物,互为礼让和包容,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
[这是周人重要的社会理念和文化准则。]
[也深深的刻入了华夏人的内心。]
[今天‘和’,依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编钟、编磬齐奏,列鼎、列晷成排,彰显着世家大族‘钟鸣鼎食’的气象。]
[在音乐的助兴下,宾主间继续依次敬酒。]
[对于酒,周人有着复杂的情感。]
[酒,是他们向往的饮品。]
[但饮酒过度会导致失控,周人总结的殷商败亡教训中,沉迷于酒,就是其中一条。]
[因此,周王朝规定,只有祭祀、宴会和敬献长老、君长时才能喝酒。]
[为了掌握好分寸,饮酒时还专门设立一位监督饮酒的临时官员,被称为‘司正’。]
[在酣畅飞扬的宴会,也得接受‘礼’的约束。]
......
【礼乐的影响!】
......
[从八岁开始‘礼让之教’,到七十岁辞官告老,对于周人,礼乐教化不是一时,而是一世。]
[它贯穿了个人的一生,也体现在群体生活的交往中。]
[在3000多年前的华夏,润物无声的文明教化,征服了那些生命本能的欲望,而代之以敬畏、同情、谦让等人文品行。]
[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符合礼乐规范的品行,被统称为‘德’。]
[在周人的世界里,‘德’字,意味这美好高尚的品性,也是统御礼乐的灵魂。]
[生命的最后一程,周人也以‘礼’相送。]
[在周人的观念里,死之哀和生之欢一样,都是生命中应有的一部分。]
[报丧人员在街上奔跑,把消息带给亲友和村人。]
[即使已经闻讯,也会得到正式的通知。]
[这是丧家应尽之礼。]
[去死的邻居是‘逨’的同宗,但他们的关系已经‘出五服’。]
[这意味着‘逨’,不必为逝者穿上丧服。]
[这是周人为亲缘组织画出的清晰图谱。]
[嫡长子所在的世系为大宗,世世代代都代表家族,此即‘百世不迁之宗’。]
[弟弟们则要分出去,建立新的家庭,视为小宗,均听从嫡长子吩咐,在以自己的嫡长子各自传续。]
[历经五代之后,经过五次分离的子孙,彼此间便没了宗法上的权力和义务关系,这即是‘五世则迁之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出五服’。]
[用亲疏远近来确定人际关系,构成了华夏社会的伦常秩序。]
[在这个庞大绵密的网络中,人人可明确自己所在,并得以安置身心
......
【祭祀文化!】
......
[兴起于商的祭祀文化,经由周的改造后,成为周代礼制的重要构成。]
[从此,一切礼仪,不再仅仅取悦神明和祖灵,而是具有了庄严的道德意义。]
[这是3000多年前中华文明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新的文明,会创建新的秩序。]
[但每一段历史,也都会沉淀出不朽的价值。]
[祖先,成为了炎黄子孙永远的精神寄托。]
[慎终追远的理念,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家庭和生活。]
[数千年来,无论祭祀方式如何变化,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对祖先的敬爱和供奉,从未停止过。]
[那是对生命延续的盼望,对过往岁月的意念。]
[华夏人相信,血脉和亲情是天地间最恒久、最珍贵的连接。]
[只有将一代代的生命连接在一起,只有被纳入群体的长河,个体的生命才能获得超越。]
[时至今日,在每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在一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会告诫祖先并祈求福佑。]
[或许,依然还会向大地洒一杯酒,向苍天燃一炷香。]
......
【结语!】
......
[周人的一生,都浸润在礼乐文明的教化中。]
[这是一种温和但充满力量的制度,成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礼仪之邦。]
[它令理性和人性的光芒照射进历史,令每一个华夏人获得生命的秩序和心灵的安定。]
[‘人’始终是华夏文化最为关注的命题。]
[如何在世间安身立命?]
[如何与自然及他者相处?]
[如何建设理想的社会?]
[从混沌走向秩序。]
[从创世走向礼乐的漫漫长路上。]
[人,也始终是创造一切的主角。]
[我们用洪荒年代的绚丽神话,回答了‘天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
[我们用上古三代的辉煌历史,书写了‘华夏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
[当礼乐文明把秩序与和谐、道德与理性、音乐与诗歌,永久的注入华夏人的精神血脉,我们知道,今天的我们连接着曾经的我们,也连接着未来的我们。]
[今天的华夏连接着曾经的华夏,也连接着未来的华夏。]
.........
.........
评论区
【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终于明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什么是三书六聘。什么是吃大席。】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男子向女子请求缔结婚姻要送上白布包着的鹿肉。】
【我想知道我得读多少书,得读什么书,才能变成这样?】
【以前只知道礼乐崩坏,原来礼乐是这么浓墨和高尚,也是品上细糠了。】
【讲的太棒了,刷到都不舍得看,在厕所看觉得着实不雅。】
【三千年礼仪不断,五千年文明赓续。】
【原来这就是孔子主张恢复的礼乐制度呀!真是长见识了。】
【这才是礼,它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人这种万物之灵,不再像野兽一般放大本能,而要真正懂得生命本来的意义!】
【士昏礼、士冠礼、乡饮酒礼、士丧礼。】
【历代王朝都逃不了灭亡的规律,终究是欲望,战胜了一切,还是人性,诸侯对权力的渴望,终究是摧毁了周朝最后一根稻草。】
......
万界时空
事实上数个月过去了,对于万界时空来说,周朝或者说春秋战国,出现的次数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不过这不出现还好,已出现直接就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天幕。
最重要的是,这天幕还带有厚重的历史声讲解,整体都带着赞扬。
这是对一个时代的赞美。
不像他们,即便是赞美,也是只是在一个视频里占据一小部分。
“所以,天幕如此难得,那个诸葛丞相在之前占据了多少的天幕时间,这......”
诸葛亮之前的人沉默了。
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一个人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堪比整个春秋战国。
在诸葛亮之后的时空,沉默更甚。
“诸多圣人可是在先秦时期,诸葛亮......”
这些人说到这里,却又说不下了,或者说不敢说了。
他清楚自己,自己何德何能去评价。
所以,明白了此事,他们自然也就住嘴了。
......
不过,很多人反而注意到了另外的事情。
“后人,似乎也喜欢周礼?他们那个时代,为什么喜欢呢?”
“笨蛋,你忘记了,后世一个地球,数百个国家,这不比春秋战国还春秋战国啊!”
顿时有人恍然大悟,有记忆好的当即道:“哦......我想起来,看似百家争鸣,实则春秋五霸。看似春秋五霸,实则三国鼎立。看似三国鼎立,实则楚汉相争。看似楚汉相争,实则秦扫六合。所以,后人想要构建一个类似于周天子的社会体系?”
“不,你们忘了大一统吗?你们忘记了五间大瓦房了吗?”
“就是,你们不要忘记了,那后世也有属于自己的礼。再说了,这说的是单纯你认为的礼吗?那是秩序!”
有人摇头:“不行,看不懂了,我完全看不懂了。”
......
然而,这视频对于各朝各代冲击最大的其实并不是诸多帝王或者说官达显贵,亦或者是士绅地主。
真正遭到严重冲击的是那些起义军。
每一个起义军扩大之后,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所谓的粮食不够吃,士兵不够多,铠甲不够用的问题。
他们真正所面临的是所谓的正统,也就是所谓的名分。
没有这个,就没有什么读书人投靠你做事。
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秩序。
所以,他们反而是最需要礼的。
这个视频,可以让他们结合自身情况,快速的构建出一套统治秩序。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爆发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再来两场胜利,那么就会有读书人投靠。
来上一场战略胜利,那么就可以开科取士了。
所以这些起义军们虽然不知道这些,但也能下意识的明白这东西好不好,或者说对起义军本身好不好。
然后,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去制定,去执行。
只要不被快速剿灭,很快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真正的政权。
即便是这个政权,这个统治系统很烂,跟不上,但有和没有,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于是,那些还在休整的官兵们,看着天幕觉得稀奇,丝毫不明白这对于王朝代表了什么。
事实上,那些衮衮诸公们,也不会下意识的想到这些。
............
【百家争鸣,众生喧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