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舌尖上的甲骨文之伐祭 (第2/2页)
【甲骨文图片】
[‘贞侑伐妾媚’]
[这里的‘妾’指的是本族的女子,甲骨文‘女’、‘母’还有‘妾’,三个字可以混着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媚’是眉族之女,在这儿也是人牲。]
[这条卜辞就是问,咱们下次祭祀的时候,用几名本族的女子和几名眉族的女子可不可以?]
[祭祀方式是砍头。]
[这个问题老天爷给的答案应该是可以,因为后面还有一句。]
[‘卅妾媚’]
[用30个行不行?]
......
【甲骨文图片】
[‘贞御于父乙盟三牛册卅伐卅牢’]
[这‘盟’说是‘血’也行,但在这儿它是个动词,放血的意思。]
[‘伐’本来是动词,在这变成名词了。]
[经过砍头之后的人就叫‘伐’,就是无头,咱不说腔子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向老爹举行御祭,给某人治病,祭品是给三头牛放血,再砍30个无头,再加上三十只家养的羊。]
[这个无头是先让他无头,然后再砍。]
[而这段话,其实就是他在问这些挂号费够不够?]
[不是问御祭要不要举行?]
[御祭不能停!]
[像这样占卜问30个无头的还有5个卜辞,这些就不说了,太血腥,看点更多的。]
......
【甲骨文图片】
[‘贞疛’疛就是肚子疼。]
[‘不以伐百’不要用100个无头吧?]
[下一句是‘以伐百’,用100个无头吧?]
[这是一正一反两。]
[其实就跟以前那些谈恋爱的电影里小女孩拿个花,往下揪花瓣,掰一个爱我,再掰一个不爱我,一个意思。]
[只不过这里掰的不是花瓣,是个无头。]
......
【甲骨文图片】
[‘百伐十月’]
[十月份的某一天,又开席了,一次用了一百个无头。]
......
【甲骨文图片】
[‘乙亥丙......日册大......五百牛伐百’]
[乙亥第二天是丙子,给某位大神开席,500头牛切成片,500个人去掉头。]
[这就是个流水席的账单。]
......
【甲骨文图片】
[‘丁未卜酒宜伐百羌于官’]
[‘宜’都说是陈列,摆在那。]
[其实应该是把肉摆在那,不是把整个人摆在那。]
[不然那成什么了?]
[‘于官’,官就是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丁未,先用酒祭,再宜100个去掉头的羌人,在某一个特定的馆舍内开席。]
......
[看了这么多,能看出来,伐祭其实就是针对人的。]
[所以他的血腥程度要远远高于那些出了名的卯啊,燎啊。]
[卯主要是牛羊,卯人的很少。]
[燎祭更是,烧的基本上都是猪牛羊,一般不烧人。]
[行了,这一集就这些。]
.........
.........
评论区
【看了这个视频。整的我都想尝尝羌人。】
【古人说个话一个字一个字的。】
【突然感觉,我们这过年上供和商朝祭祀很像。祭祀祖宗和自然神。先是在院里祭祀自然神,天地众神。用猪头,鸡鱼等这些东西。然后再祭祀自己家里的祖宗,也是那些东西,关键是鸡鱼肉,猪头猪蹄猪尾巴都是生的。】
【羌人:我以为不行就不伐了。】
【开席本来是件开心的事,自从看了这个视频没到要吃席都有点后脊背发凉。】
【册,可否理解为“码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册下有皿,可否理解为“在大容器里码得整整齐齐的”。】
【不问到开席不行,有这个犟劲,果然商朝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他们一年得杀多少个羌人啊??】
【羌人就好像日常菜。】
【我们商丘现在还是把焯水叫卯(mao)】
【还以为不行就能捡一命,没想到是又“添”新丁。】
【羌人会不会供不应求呢?】
【网友1:不碍事,有的是,周文王就是供应商之一。】
......
【所以后面是周人发现人相吃会有脘病毒,所以戒掉了吃人的习俗吗?】
【网友1:周人祖先是见多了受不了,才改掉咪西人的毛病的!最最关键的是周人也是羌,也被商朝人各种咪西掉,武王伐纣的前面就是商纣王干掉周文王长子,然后把丫的做成肉酱之类的让周文王吃!(周王室与商王族通婚至少两三代了,周文王从血统上讲和商纣王是表兄弟关系,没关系你就只能上餐桌被吃,有关系就是上餐桌咪西别人)】
......
万界时空
再一次讲到甲骨文,但这一次,破防的人更多。
前面讲的无所谓,破防的多是贵人和神棍。
但这一次,破防的大多都是读书人。
毕竟儒家推崇的是什么在明显不过。
周文王那可是大圣人。
结果呢?
现在说周文王是一个羌人,这谁能忍?
这一点也就罢了,商人祭祀祖先用羌人,结果周文王竟然是羌人供应商,这就更不能忍了。
“不,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后人知道什么?都是假的。”
这简直就是在亵渎他们心目中的圣人,这谁能忍?
另外,《易经》或者说《周易》,本就被推到了极高的层次,结果你说他的创作者并不是完人,而是一个极具道德缺陷的人,这无疑是在破碎这些人的三观。
一时间,万界时空,到处都是辱骂声,不信声。
这一刻,就连孔子,也都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孔子并不是什么迂腐的人,可是他就是商人后裔,同时又极其维护周礼。
所以,他的人也是极其复杂的。
这一刻,他的道心都有些破碎。
“不......不对,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还有,他们不是他们,我却一定是他们。”
孔子终究是想明白了,他要寻找的是出路,是那个让天下太平的周礼。
本质上,就是借用周文王、周公他们,但这并不代表非要用他们。
此路不通,换条路重新走!
“道路就在脚下,道理就在这里。”
“天幕在,何尝不是为我指路!”
“这天下,终将要太平。”
“这百姓,终将可以好好的活下去。”
“既见后世之景,何不前去追寻?”
............
【独属于我们国人的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