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黄巾乱世:豪杰的热血与无奈 (第2/2页)
刘备望着董卓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刘备定会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天下人都知道,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随后,他便带着关羽和张飞,继续踏上了他们的征程,一边招募义兵,一边寻找着能够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在颍川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皇甫嵩和朱儁,接到朝廷命令北上冀州,接替董卓攻击张角主力。此时的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的领导下,虽然在前期与卢植的交战中有所损耗,但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皇甫嵩和朱儁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他们在行军途中,不断商讨作战策略,研究黄巾军的战术特点。
当他们率领大军抵达冀州时,与张角的黄巾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张角凭借着广宗城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黄巾军高昂的士气,多次击退了皇甫嵩和朱儁的进攻。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都死伤惨重。
然而,就在皇甫嵩和朱儁为如何攻破广宗城而绞尽脑汁时,朝廷却传来了新的命令。南阳的黄巾军在张曼成的率领下,势力愈发壮大,已经对南阳郡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朝廷要求皇甫嵩和朱儁立刻率领部分军队南下,支援南阳。
面对这一命令,皇甫嵩和朱儁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深知,此时放弃对张角主力的进攻,之前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但朝廷的命令又不得不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监视张角,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南下南阳。
与此同时,在汝南的袁术,也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主导击败南阳的张曼成所部。袁术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但他毫不退缩。他凭借着之前在长社之战和流民安置中积累的威望和经验,迅速开始筹备军事行动。
袁术先是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扩充。他招募了大量的新兵,同时对老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他还积极筹备粮草和武器装备,确保军队在战场上不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
在准备充分后,袁术率领大军向南阳进发。一路上,他不断派遣侦察兵打探张曼成所部黄巾军的动向。当他得知张曼成已经占据了南阳的宛城,并在周围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时,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选择在宛城附近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此时,对袁术心怀感激的孙坚,带着他的四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及所部,按照袁术的命令来到了南阳,在袁术帐下听命。孙坚的到来,让袁术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袁术对孙坚十分器重,将他视为自己的得力战将。
孙坚也没有辜负袁术的期望,他向袁术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战建议。他认为,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纪律相对松散,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训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采取奇袭战术,打乱他们的部署。
袁术听了孙坚的建议后,觉得十分可行。于是,他和孙坚一起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决定在夜间发动进攻,由孙坚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宛城的西门发起突袭,吸引黄巾军的主力部队前往西门支援。而袁术则率领大军,从宛城的南门发起进攻,趁黄巾军防守空虚之际,一举攻破宛城。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孙坚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悄悄地向宛城的西门逼近。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西门城下。孙坚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架起云梯,开始攻城。
城墙上的黄巾军发现了孙坚的部队,顿时惊慌失措。他们急忙敲响警钟,向张曼成报告。张曼成得知西门遭到攻击后,立刻率领主力部队前往西门支援。
就在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离开南门后,袁术率领大军迅速向宛城的南门发起了进攻。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墙。他们用投石车向城墙上投掷巨石,用攻城锤撞击城门。城墙上的黄巾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在袁术大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抵挡不住。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袁术的大军终于攻破了宛城的南门。孙坚也在西门取得了突破,他率领部队冲进了城中。张曼成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向城外逃窜。
袁术和孙坚率领大军乘胜追击,对张曼成的残部进行了围追堵截。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张曼成被孙坚斩杀。南阳的黄巾军至此被彻底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