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刘备平原聚贤 众人齐心御敌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我是袁术袁公路!
东汉末年,乾坤震荡,董卓倒行逆施,朝堂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此等乱象,激起各路诸侯义愤,纷纷举兵讨伐。刘备与公孙瓒并肩作战,投身这场匡扶正义的战争。待硝烟稍歇,公孙瓒顾念同窗情谊,向朝廷上表,举荐刘备出任平原郡守。刘备遂带着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以及挚友简雍,奔赴平原,欲在此施展抱负,造福一方。
初至平原,刘备便一头扎进治理事务中。他以身作则,严守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短短一月,其仁德之名便传遍乡里,百姓们深受感动,原本动荡的平原郡也逐渐恢复安宁,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景。
然而,乱世的平静总是短暂的。各地黄巾军再度揭竿而起,那黄巾军身着简陋却带着决绝的衣衫,手持各式各样参差不齐的武器,有锈迹斑斑的长刀,也有粗糙打造的棍棒,他们呼喊着口号,成群结队地在各地流窜。所到之处,村庄被洗劫,农田被践踏,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亡,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凄惨景象。战火似有重燃之势,平原郡周边的郡县已然陷入混乱,难民不断涌入。
刘备敏锐察觉到局势的严峻,果断下令,让关羽招募一万新兵,增强防御力量;同时,张飞统领原有的两千兵马,再招募三千,使麾下兵力扩充至五千。如此一来,刘备麾下拥有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尽管兵力不算雄厚,但在刘备看来,凭借这支部队,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兵马筹备妥当,粮草却成了棘手难题。刘备深知,战争一旦爆发,粮草便是军队的命脉。于是,他将简雍唤至跟前,神色凝重地说道:“宪和,你一路奔波,着实辛苦。当下我军虽有些许钱财,可粮草储备不足。我打算派你前往徐州,除留下必要的钱财,其余全部用于购粮。如今平原郡地广人稀,我欲效仿袁术之策,招募流民屯田,你觉得如何?”
简雍拱手应道:“愿为主公效力!主公英明,此计甚妙。这屯田之策,既能解决粮草问题,又能安顿流民,实乃一举两得。雍这就去准备,定不负主公所托。”说罢,行礼退下。
可没过多久,简雍又匆匆折返。刘备见状,面露诧异之色,问道:“宪和,你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简雍神色恭敬,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雍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昔日高祖在洛阳南宫设宴,问列侯诸将:‘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答后,高祖是如何回应的?”
刘备微微一笑,说道:“呵呵,宪和这是考我呢。我平生最钦佩高祖,此事岂会不知?高祖答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简雍听后,点头称赞:“主公果然博闻强识。只是如今主公坐拥平原,诸事皆亲力亲为。然人力有时而尽,术业各有专攻。主公这般操劳,莫非是要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备闻言,心头一震,大惊失色,赶忙起身对简雍行礼道:“若非宪和提醒,我险些铸成大错。不知宪和有何良策、可举荐何人?”
简雍见刘备虚心求教,心中欣慰,说道:“主公初来青州,或许还不知青州有两位贤才。”
“何为二贤?”刘备急切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一人乃孙乾,字公佑,是大儒郑玄公的弟子,才学出众,擅长外交与谋略;一人乃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为人正直,治理地方颇有心得。此二人皆有大才,主公若能将他们招致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刘备大喜,当即派人在郡中四处寻访。得知二人皆在北海后,立刻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前去聘请。
数日后,孙乾与王修来到刘备的府邸。刘备亲自出门迎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将二人迎进大堂,分宾主落座后,刘备率先开口:“久闻二位贤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备虽才疏学浅,却也有心匡扶汉室,拯救万民。只是初到平原,诸多事务繁杂,还望二位不吝赐教。尤其如今黄巾军又起,势头汹汹,周边郡县深受其扰,平原郡也岌岌可危,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孙乾轻抚胡须,微微欠身说道:“主公心怀天下,仁德之名远扬,乾慕名已久。以乾之见,当下平原郡虽初定,但周边局势不稳,黄巾军随时可能来犯。他们四处劫掠,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因其人数众多,如蝗虫过境般难以彻底剿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军事防御,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严阵以待;另一方面也需稳固民心。”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孙乾:“公佑所言极是,军事防御已在筹备之中,只是稳固民心一事,还望公佑详说。”
孙乾接着说道:“民心所向,在于安居乐业。主公推行的屯田之策甚好,不过还需加大宣传,让更多流民知晓。可派遣官吏深入周边郡县,宣讲平原郡的惠民政策,吸引他们前来定居。百姓安定下来,便能为我们提供兵源与粮草,增强平原郡的实力,共同抵御黄巾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