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裴寂支援浍州战役惨败,暴露文臣统兵的缺陷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大唐凌烟志!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初,刘武周派遣宋金刚进攻浍州,该城由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所辖部将驻守。
前文讲到过,在刘武周、宋金刚进攻太原时,李唐皇家“败家子”李元吉就已经畏战逃回长安城。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驻守太原,其治下防务松弛,《资治通鉴》称其“骄侈不恤士卒”,导致山西防务整体薄弱。浍州作为太原防线南翼支点,兵力部署本就不足,再加上主帅李元吉临阵脱逃,面对宋金刚精锐部队的突袭更显孤立。
宋金刚采取“闪电战术”,自介州(今山西介休)沿汾河谷地急速南下,避开唐军主力布防区域,直扑浍州。其军以突厥骑兵为前锋,利用机动优势切断浍州与晋州(今临汾)联系。
唐军仓促闭城固守,但宋金刚部凭借兵力优势(史载“众至数万”)昼夜轮番攻城,并架设云梯、冲车等器械。唐军终因“城中粮械不支”,守军士气迅速崩溃。
攻城战持续约十日,宋金刚以火攻焚毁浍州南门,突厥骑兵率先突入,守军溃散。城破后,宋金刚纵兵掳掠,“丁壮悉戮,子女财货尽没”,浍州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严重破坏。
唐初浍州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一带(部分学者认为其治所可能在今翼城县东或曲沃县北)。具体辖区大致涵盖今翼城县、曲沃县部分区域,属临汾市管辖。
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浍州为独立州级政区,直接隶属中央,未归其他州管辖。唐初虽未正式确立“道”为行政区划,但按监察分区概念,浍州属河东道(涵盖今山西省全境及周边部分地区)。
浍州设立于武德元年(618年),下辖翼城、绛县、曲沃等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浍州,辖地并入绛州(治今新绛县),此后未再复置。
浍州地处汾河谷地南段,控扼太原(并州)与蒲州(今永济)之间的交通要冲,是唐代河东防御体系的关键支点。其境内有浍水(今浍河)流经,故以水为名。
宋金刚攻陷浍州后不久,唐高祖李渊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负责抵御刘武周、宋金刚的进攻。裴寂是李渊太原起兵的核心谋臣,深得信任,但缺乏军事经验。李渊因信任其忠诚而委以重任。
裴寂作为太原起兵的核心谋臣,虽深得李渊信任,却从未独立统军作战。史载其性格优柔寡断,对军事谋略尤为生疏,此番临危受命实属仓促之举。
面对宋金刚大军的凌厉攻势,裴寂只是一味地接连派遣使者,催促虞州、泰州两地的百姓躲进城堡避难,并且烧毁他们的存粮物资,采用传统的坚壁清野之策。然而,这位谋臣并非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却在错误的时机错用了良策。
\坚壁清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策略,其精髓在于将固守与资源管控相结合。所谓\坚壁\,即通过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增设箭楼等手段提升防御工事的抗打击能力。战国时期墨子发明的\悬门\机关、汉代边关常见的瓮城结构,都是这种理念的具象化体现。
而\清野\则是对战场环境的彻底改造,不仅要将粮草牲畜转移至安全地带,还需破坏桥梁道路、填埋水井,甚至提前收割未成熟庄稼,使入侵者陷入\野无所掠\的绝境。
这种策略的实战价值在官渡之战中得到充分验证。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面对袁绍十万大军压境,在延津、白马等地实施战略性后撤时,命人将沿途粮仓尽数焚毁。当袁绍前锋文丑率部追至延津南坡,只见焦土千里,连饮马的水源都被填埋。疲惫的冀州军不得不从后方转运粮草,这为后来曹操奇袭乌巢创造了战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诸葛亮北伐时多次因粮道过长受阻,若曹魏能更彻底地执行清野策略,或许街亭之战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真正将\坚壁清野\发挥到极致的,当属曹操北征乌桓之役。建安十二年(207年),曹军穿越卢龙塞时,张辽建议\焚积聚,徙人畜\,但曹操展现出更高明的战略眼光。他不仅迁移边民入关,更在撤退路线上预设补给点,这种\清野而不绝生机\的做法,既断绝了乌桓劫掠的可能,又为远征军保留了回旋余地。
当塌顿单于在白狼山发现曹军踪迹时,其部族既无充足粮草支撑持久战,又找不到熟悉地形的向导,最终在机动战中全军覆没。
不过这种策略犹如双刃剑,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关键要素:首先是时机的把握,过早清野会动摇民心,过迟则难阻敌锋;其次是执行力度,东晋淝水之战前,谢玄派人在八公山布设疑阵,配合淮北地区的全面清野,使前秦军产生\草木皆兵\的错觉;最后是民生保障,唐代裴寂在河东强驱百姓入城却不备粮仓,反酿成民变,正是忽视了这个核心要义。
纵观战史,能将攻防节奏与资源调配如此紧密结合的策略,唯\坚壁清野\堪称冷兵器时代的系统工程。
裴河东大地笼罩在烽烟之中,晋州城楼上,裴寂攥着诏书的手指微微发白,远处驿道上逃难的百姓正拖家带口涌向城门。
\大人,虞州急报!\参军捧着沾满尘土的军文匆匆登阶,\宋金刚的前锋已过霍邑,沿途堡寨尽数陷落。\
裴寂望着城下哭喊的流民,突然转身将青铜灯盏重重砸在地图上的浍州位置:\传令各州,即刻焚粮入堡!\
裴寂作为晋州道行军总管,未直接救援浍州残部,反在晋州(今临汾)实施\坚壁清野\“焚粮驱民”政策,紧急向虞州(今山西平陆)、泰州(今山西万荣)派遣使者,强令百姓焚毁田间未及收割的庄稼,驱赶数万人口迁入城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