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凭吊 (第2/2页)
李璋和呼延守信很快来到这片树林,虽然是冬天,树叶都已经落了,但依然可以看出这片树林十分的茂盛,而在树林前面的位置,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杨六郎灭辽军于此”八个大字,虽然石碑十分粗糙,但这几个字却颇有气势,似乎是出自名家的手笔。
“李兄请看,这个石碑后的树林下,就埋着当初入侵辽军的尸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片树林也长得特别茂盛。”呼延守信这时指着前面的树林再次介绍道,他来到河北后虽然也与契丹人多次交手,但那都是小股的契丹人,顶多也就是几百人,根本无法与当初宋辽两国交战时相比。
看过这块石碑后,呼延守信又将当初杨六郎指挥的杨山之战讲了一遍,当时辽宋两国并没有缔结盟约,双方边境也是征战不休,遂城这里位于边界,又是真定府的北大门,所以自然是辽国进攻的重点,而那次数千辽军杀到遂城,杨延昭先是诈败,将辽军引到杨山脚下,随后埋伏的宋军一起杀出,几乎全歼了来犯的辽军,连这次辽军的将领也被砍下脑袋送到东京,为此当时的皇帝赵恒也对杨延昭大加赞赏。
不过杨延昭虽然是名将,但在战场上也并非所向无敌,事实上就在杨山之战的三年后,辽军进攻保州,杨六郎率兵前去支援,却没想到辽军趁着他们刚到,阵形还没有展开时突然杀出,导致宋军损失惨重,当时有人要杀杨延昭治罪,但却被赵恒给赦免了。
保州一战的耻辱并没有打倒杨六郎,两年后他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再次将辽军杀的大败,而且俘获了大批的物资、战俘,可谓是大宋对辽少有的大捷,这一战也直接奠定了杨六郎的名将地位,只是等到澶渊之盟后,他就再无用武之地了。
想到杨延昭,李璋紧接着又想到他的父亲杨业,也就是演义中的杨老令公,杨业以骁勇善战闻名,每战必胜,时人称他为“杨无敌”,可惜后来在征辽时却还是败了,被俘后绝食三天而亡,可谓是忠勇。
类似杨家父子的名将还有许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将一个个逝去,留下的将门中也大多是纨绔子弟,如果不是他插手的话,恐怕再难出现像曹玮这样的名将了,现在武学在曹玮的主持下进展不错,希望日后将门中能再多出一些人材,能够重振他们祖辈们留下的勇武。
游览了一下杨山后,李璋与呼延守信这才回到遂城,使团在这里并不仅仅是休息,同时也派人去了辽国那里,要求他们那边派人来接使团入境,否则他们这么一大群人贸然进到辽国,说不定会被辽军当成入侵的宋军消灭掉,所以必须由辽国派人来接。
休整了两天之后,辽国那边也终于派人来了,于是李璋向呼延守信告别,然后使团也终于离开了大宋境,踏上了辽国的国土,只是李璋却有些兴致不高,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本来是汉人的,但现在却被契丹人占据。
使团一路上倒还算平静,甚至还在辽国析津府停留了一下,不过就在这天,使团内部却忽然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