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谁赞成?谁反对? (第2/2页)
高拱的心情和张居正一样好。
金瓶掣签法,皇帝赞同,内阁赞同,连乌思藏的贡使也赞同,那到底是谁在反对?
哦,是言官在反对啊。
隆庆元年高拱罢官,就是被言官胡应嘉和欧阳一敬逼迫辞官回乡的。
如今高拱返回朝堂,胡应嘉被外放湖广布政司,欧阳一敬则已经辞官。
但当年跟着两人一起弹劾高拱的言官,还有不少留在六科十三道,他们不少都是徐阶的门生故吏。
这次正好是一个好的机会,这不是更证明了这帮言官百无一用,不仅仅提不出有用的国家政策,反而会攻击真正干实事的人。
苏泽这一次的上疏,不仅仅解决了乌思藏争贡的问题,还给了高拱一个清理科道的借口。
高拱掌管吏部,只要能得到皇帝的支持,贬谪几个言官出去,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面对一厚一薄的两摞奏疏,赵贞吉也沉默不言。
作为礼部尚书,苏泽帮着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作为内阁辅臣,他也是讨厌那些外朝掣肘的言官。
解决乌思藏贡务,是他管理的詹事府和礼部的功劳,也扬了内阁的志气。
可怎么就觉得这么憋屈呢?
赵贞吉内心十分的矛盾。
魏用敬的奏疏上,李春芳、高拱、张居正都已经票拟了意见。
这一次,首辅李春芳也下场,三位阁臣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都是敦促工部加快打造金瓶,礼部制定完善的金瓶掣签制度,解决乌思藏法王继承问题。
赵贞吉微微叹息,他只能拿起揭纸,也赞同了前面三人的意见。
魏用敬的奏疏好处理,但是科道的弹劾奏疏?
赵贞吉摸着自己的胡子,咳嗽一声说道:
“乌思藏争贡的事情已毕,这些言官小臣的奏疏,我等就不用票拟了,直接送去司礼监,不要牍扰圣听了吧。”
隆庆皇帝比较放心司礼监和内阁,所以形成政治默契,如果不是内阁特别说明请求御览,内阁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小事,司礼监就会直接按照内阁意思批红用印,不会送到皇帝的御案上。
赵贞吉的意思,自然是要保护那些上疏的言官。
但是高拱却站起来说道:
“这些言官小臣屡屡攻击大臣,干涉国务!真有事要他们建言献策,于国事提不出有用的章程,反而攻击解决了问题的苏子霖!”
“好生可恶,高某要请陛下严惩这些科道言官!”
高拱唱了白脸,张居正则站起来唱红脸。
“高阁老息怒,六科十三道是太祖所设,言官上书是保障言路通畅。因言获罪伤的是天下士人之心。苏泽做得对,就嘉奖他就是了,六科十三道做的错了,申饬即可,不用喊打喊杀。”
赵贞吉脸色铁青,两人一唱一和,看起来是在打擂台,实则是在唱双簧。
内阁辅臣意见不一,李芳那个谨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肯定会一本不落的送到皇帝御案上。
那时候隆庆皇帝看到魏用敬和言官们的奏疏,肯定要对科道产生不满。
科道官章进谏纠劾,如果皇帝都对你不信任,那科道奏疏的威力就大大降低。
即使皇帝不处罚这些科道官员,也会极大的影响六科十三道的威信。
可赵贞吉看向不知道在写什么首辅李春芳,他实在想不通,怎么徐阁老才离职一个月,内阁就变成了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