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帝国欺辱割地与局势骤变 (第2/2页)
很快,清帝国派出使者与英国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英国代表趾高气昂,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除了割让香港地区外,还要求巨额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等。清帝国使者虽据理力争,但在英国的强硬态度下,最终只能无奈接受。
1840 年 1 月 20 日,清帝国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地区给英国。消息传开,举国悲愤。无数爱国人士痛心疾首,纷纷谴责朝廷的软弱无能。
在广州,一群爱国学子聚集在一起,义愤填膺地议论着。其中一位学子慷慨激昂地说:“国家蒙此大辱,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雪耻!”其他人纷纷响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在香港,当地百姓对英国的统治充满了仇恨和反抗情绪。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对英军的日常巡逻和统治进行小规模的抵抗。尽管力量薄弱,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一位名叫阿强的年轻渔民,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在夜晚袭击英军的岗哨。他们用简陋的武器,给英军制造了不少麻烦。阿强每次行动前都会对伙伴们说:“我们虽然力量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让这些英国佬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而在国际上,各国对清帝国割让香港地区一事反应各异。法国和美国等国一方面对英国的胜利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在暗自盘算着如何从清帝国获取更多利益。法国公使在给国内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在清国取得了重大胜利,我们也应加快在清国的布局,争取分一杯羹。”
俄罗斯帝国则对清帝国的衰落暗自欣喜。沙皇尼古拉一世认为这是进一步扩张在远东势力的好机会。他下令加强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密切关注清帝国的一举一动。
在泽许公国,林泽许得知清帝国割让香港地区的消息后,痛心不已。他对伊丽莎白女王说道:“陛下,清帝国此举实在是饮鸩止渴。割地求和只会让列强更加肆无忌惮,远东的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伊丽莎白女王也深表忧虑:“天智,清帝国的软弱确实令人惋惜。如今局势变幻莫测,我们泽许公国也需谨慎应对,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林泽许点点头,他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强大自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泽许公国的发展,提升公国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在关注着清帝国的后续动向,期待着这个古老的帝国能够有朝一日觉醒,重新崛起。
清帝国割让香港地区只是一个开端,此后,西方列强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纷纷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清帝国。清帝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而整个远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