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顾长晏的得天独厚——温长宁 (第2/2页)
就像:温长宁是新时代,顾长晏是旧时代,他们本应该处在两条没有交际的宇宙平行线上。
“我是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能载我的船。”
可是祈朝不是“旧时代”,它比温长宁回不去的家乡还要鲜活,脚下踩着的土地是真实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真实的,顾长晏是真实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幸,顾长晏非彼“古人”。
最终本无缘的有缘之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命运的红线纠缠在他们十指相扣的手上,视线对上,至此生死与共。
而在往后岁月中的不知不觉间,有赖于温长宁不可逆转的影响,顾长晏身上慢慢有了两位当事人都没有发现的区别于温长宁的得天独厚。
顾长晏既有“古代人”的思想,又有“现代人”的精神,适应且平等,很矛盾,却又如罂粟般让窥见的人上瘾——因为……那是势不可挡的未来。
除了幸运又倒霉的顾长晏,从今往后没有任何一个和他相识的祈朝人能够准确描述这一种感受,只能凭感觉说出没人会反驳地评价:“顾风起是一个有趣的人,与他交谈共事……如沐春风。”
很高的评价,却概括不了顾长晏。
顾长晏不会知道他的这个得天独厚有多么的……吸引人。
如果说真正从“现代”来的温长宁是让祈朝的人无意识地心藏飞蛾扑火之感的人,非下定大决心之人不可去靠近交心——否则“自取其辱”,那是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万岁”这个庞然大物油然而生的恐惧和抗拒。
他眼中的平等有人会不明所以地喜欢,就有人会想要毁灭地厌恶,即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是平等。
很大概率温长宁最后得到的评价会和顾长晏的差不多,毕竟旁人从来没有真正看透过他们。
那么从“古代”走出来的顾长晏是让祈朝人可以“掉以轻心”,认为可以信任的存在,他曾经是祈朝人的同类,一个天然占有优势的身份至过期占据了人生为数不多的二十年。
温长宁的思想和精神让顾长晏向死而生,涅盘重生,至此根深蒂固。
前二十年前接受的一切教育被顾长晏否定隐藏,可它像被星星之火点着的野草化成的灰烬般铺在心底,被一层又一层重要的事物所覆盖,没有威胁,但它就在那里,那是顾长晏……曾经的底色。
他的心是平等的,可是他们看不到他眼中的平等,他的眼睛善于伪装成过去的。
受温长宁的影响,他思考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式与维度,对人生的宽度和广度的看法和行动与祈朝人早就有了本质的区别,起码在他不愿意对外人装模作样的时候尤其不一样。
就像在顾府的温长宁,撞见的第一眼,顾长晏就有了好感,无关世俗的情爱。
那时的他没有真正看透温长宁,可趣味一直不减。
现如今顾长晏身上有深入骨髓的相似。
试问这样独一无二又势单力薄的青年,独特的气质,独特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个老朽的朝廷之上,众人怎么会不“感兴趣”呢?
起码皇帝挺喜欢和顾长晏“单纯聊天”的。
也是因为这份得天独厚,曾经认识顾长晏的人才不敢轻易断定顾风起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