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50章 烛之武

第50章 烛之武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

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新郑城内,街巷纵横交错,烟火气息弥漫。

就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之中,生活着一位名叫烛之武的人。

他出身平凡,没有显贵的门第,也没有雄厚的财富作为倚仗,家中不过是几间质朴的房舍,陈设简单而陈旧。

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却丰富无比,好似藏着一片浩瀚的宇宙。

烛之武自幼便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虽家境贫寒,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好学的精神,遍读各类诗书典籍。

无论是深奥的《诗经》《尚书》,还是记录各国纷争的史书,他都如饥似渴地研读,每一页竹简都被他摩挲得光滑发亮。

多年的苦读,让他对天下局势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见解,一颗安邦定国的志向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随着岁月的流转,生根发芽,愈发茁壮。

在烛之武年轻的时候,他时常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相聚在城中的小茶馆或是幽静的溪边。

几人围坐一处,煮上一壶热茶,茶香袅袅升腾,他们的话题却总是围绕着当下的时政。

烛之武说起话来,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能将各国的兴衰荣辱剖析得头头是道。

谈及齐国的管仲改革,他能分析出齐国如何凭借着一系列政策,迅速在经济和军事上崛起,称霸一方。

说起晋国的权力争斗,他又能精准地预测到其内部矛盾可能引发的对外局势变化。

他的见解独到而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更是令人折服,每一句话都仿佛为友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看到那些被表象所掩盖的真相。

然而,郑国的朝堂却仿佛被一层浓厚的迷雾所笼罩,昏暗而混沌。

尽管烛之武才华横溢,声名在民间也渐渐传开,可朝堂之上的达官显贵们,却好似被蒙蔽了双眼,对他的存在和才华视而不见。

他多次试图向郑国的执政者们进言献策,希望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每次都石沉大海,得不到丝毫回应。

他的满腔热忱,一次次被冰冷的现实浇灭,无奈之下,他只能在这平凡的市井中默默度日,看着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心中的壮志豪情虽未熄灭,却也渐渐被无奈和失落所掩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对着明月,抒发内心的感慨与不甘 。

那时的郑国,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颠簸的小船,国势时起时伏,摇摆不定。

它无奈地周旋于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强大的国度之间,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会船毁人亡,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烛之武呢?尽管他身处在民间,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但他的心始终与国家紧紧相连。

他每日都会默默地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关心着郑国的命运走向。

眼看着自己的祖国在大国的夹缝之中苦苦挣扎,艰难求存,他的心就像被火灼烧一般焦急万分。

他多么渴望能够挺身而出,为郑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啊!

哪怕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足以让他感到欣慰和满足了。

然而,时光却如白驹过隙般无情地溜走。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青年人,如今已渐渐步入了迟暮之年。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染白了他的双鬓。

但即便如此,他内心深处对于为国效力的那份执念和信念,却从未有过半分动摇。

那些未竟的理想和抱负,宛如暗夜里的点点星火,虽然微弱渺小,却顽强地闪烁着光芒,静静地等待着某一天被熊熊烈火点燃的那一刻……

公元前630年,风云突变。晋文公因当年流亡郑国时未受礼遇,怀恨在心,联合秦穆公一同攻打郑国。

一时间,郑国边境战云密布,两国联军来势汹汹,迅速兵临城下,将郑国都城围得水泄不通。

郑国上下人心惶惶,朝堂之上,群臣慌乱,面对晋、秦两国的虎狼之师,竟无一人能提出有效的退敌之策。

就在郑国处于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紧急时刻,佚之狐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郑文公,言辞恳切地进言道:“大王啊,如今咱们的国家已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形势万分紧迫!倘若能够派遣烛之武前去拜见秦伯,凭借他那过人的智慧和口才,必定有能力说服秦军撤退。”

郑文公此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听到佚之狐的建议后,他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假思索便赶忙吩咐手下人速速前往邀请烛之武前来商议大事。

当烛之武来到王宫面见郑文公时,内心可谓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回想起自己多年来一直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那份被长期忽视所积压的委屈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满与愤懑,不禁埋怨道:“想当年我年轻力壮之时,尚且都比不上他人那般受到重用;而今我年事渐高,垂垂老矣,更是难以成就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了。”

面对烛之武的抱怨,郑文公满脸愧疚之色,他深深地低下头,语气诚挚而谦卑地说道:“都是寡人有眼不识泰山,未能早些发现您的卓越才能并加以任用。直到今日事态如此危急,才不得不厚着脸皮来恳求您出手相助。这一切皆是寡人之过啊!然而,一旦郑国覆亡,不仅是寡人自身难保,就连您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吧?”

烛之武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因担忧国家命运而愁容满面的君王,心中不由得一动。

再想到城外那些无辜的百姓们即将面临残酷的战火摧残,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最终还是决定暂且放下个人的恩怨情仇,以大局为重。

于是,他咬咬牙,郑重地点头应道:“罢了罢了,既然大王如此诚恳相托,且事关万千子民的安危福祉,那么微臣愿效犬马之劳,冒险出使秦国一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