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65章 王翦

第65章 王翦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

战国末年,华夏大地宛如一片被战火点燃的荒原,各国纷争不断,百姓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秦国的频阳东乡,一个看似普通却又注定不凡的小村落里,王翦呱呱坠地。

这里虽地处秦国,暂时远离战场的硝烟与厮杀,但秦国历代将士英勇杀敌、开疆拓土的故事,却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流传。

年幼的王翦,最爱在夏日的夜晚,与小伙伴们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往事。

月光如水,洒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老人们口中的故事,却如同一把把火炬,点燃了王翦心中对军旅生涯的向往。

那些金戈铁马、奋勇厮杀的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一颗渴望建功立业的种子悄然种下,并随着他的成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年少的王翦,体魄强健,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军人的英气。

他对剑术和兵法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仿佛这是命运赋予他的使命。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他便在自家小院中挥舞着长剑,一招一式,虎虎生风。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手中那柄象征着勇气与力量的长剑,和心中那份对武道的执着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翦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剑术练习。

他开始四处搜集兵书,无论是泛黄的竹简,还是珍贵的帛书,只要与兵法有关,他都如获至宝。

从《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吴起兵法》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每一本兵书他都反复研读,烂熟于心。

他常常在庭院中,摆上几块石头,模拟战场,自己则在其间穿梭指挥,口中念念有词,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

终于,在王翦十六岁那年,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对军旅的渴望,毅然告别了父母。

临行前,父母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但看到儿子坚定的眼神,他们知道,这个孩子注定要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王翦背着简单的行囊,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前往秦军军营的道路。

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建功立业的身影。

初入军营,王翦和其他新兵一样,从最基础的训练开始。

队列训练、负重长跑、兵器使用,每一项训练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

在一次军事训练中,队伍进行阵法演练。

其他士兵们按照常规的阵法排列,行动整齐划一,却略显迟缓。

而王翦却灵机一动,他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心中迅速盘算着敌军可能的进攻方向。

随后,他向带队的校尉提出建议,对阵法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他将原本集中的兵力分散开来,形成了几个相互呼应的小方阵,这样既增加了队伍的机动性,又提高了防御力。

校尉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

在他的同意下,王翦开始指挥队伍按照新的阵法行动。

只见士兵们迅速变换位置,配合默契,整个队伍如同一头灵活的猛兽,在战场上快速移动。

这一调整不仅让队伍在演练中表现出色,更让王翦在众多新兵中崭露头角。

校尉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从此开始对他另眼相看,时常给予他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公元前236年,赵国与燕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秦国看准时机,决定派军攻打赵国,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王翦满怀期待地随军出征,这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王翦所在的部队负责攻打赵国的阏与城。

这座城池地势险要,四周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通往城中,易守难攻。

赵国军队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坚固的城池,顽强抵抗,秦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伤亡惨重,士气也逐渐低落。

王翦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暗暗思索。

他发现赵军虽然防守严密,但在长期的战斗中,已经出现了疲惫和懈怠的迹象。

于是,他向主将建议,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

先停止大规模的进攻,让士兵们养精蓄锐,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赵军,使其不得安宁。

主将听后,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王翦的建议。

秦军暂时停止了正面的强攻,转而对赵军进行骚扰。

他们分成多个小组,趁着夜色,悄悄接近赵军的营地,放箭、呐喊,然后迅速撤离。

赵军为了应对秦军的骚扰,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频繁调动兵力,疲惫不堪。

几天下来,赵军士兵们一个个面容憔悴,精神高度紧张,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几天后,王翦见时机成熟,便向主将请战。

他亲自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个个身强体壮,作战经验丰富。

趁着夜色,他们悄悄逼近阏与城。赵军此时已经疲惫不堪,又疏于防范,根本没有察觉到秦军的行动。

当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赵军。

他们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瞬间突破了赵军的防线。

赵军大乱,纷纷逃窜,秦军趁势攻占了阏与城。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王翦在军中声名鹊起。

士兵们对他的指挥才能佩服不已,主将也对他赞赏有加。

他的名字很快传到了秦王嬴政的耳中,嬴政对这个年轻将领的才华和勇气十分赏识,开始关注起他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经过多年的准备,决定发动灭赵之战,彻底扫除秦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王翦被任命为秦军主将,肩负起了这一重大使命。

赵国是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而且赵国名将李牧率领的赵军,长期与匈奴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战斗力极强。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王翦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反而激发了内心的斗志。

他深知,这是一场决定秦国命运的战争,也是他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王翦率领秦军进入赵国后,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

他先在赵国边境修筑了坚固的壁垒,与赵军对峙。

壁垒高大厚实,设有了望塔和箭楼,秦军在壁垒后严密防守,让赵军无机可乘。

同时,王翦派出大量间谍,深入赵国境内,收集情报。

他们乔装打扮,混入赵国的城镇乡村,与百姓交谈,了解赵军的部署和动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王翦得知李牧是赵军的核心,只要除掉李牧,赵军便会不战自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