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董宣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
西汉末年,汉元帝沉迷于声色犬马,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民生凋敝。
繁重的苛捐杂税如大山般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土地被豪强大量兼并,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就在这样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陈留郡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新生命——董宣。
幼年的董宣,在母亲的怀抱中,便时常听闻民间疾苦,心中早早埋下了正义的种子。
稍大一些,他对经史子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晦涩难懂的《尚书》,还是寓意深刻的《春秋》,他都爱不释手。
夏日,屋内闷热异常,蚊虫如嗡嗡作响的乌云般肆虐,董宣却在摇曳的烛光下,全神贯注地研读典籍,汗水湿透了他的粗布衣衫,可他浑然不觉,只是不停地用手驱赶着蚊虫,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冬日,寒风如刀割般刺骨,简陋的房屋四处漏风,董宣的手脚长满了冻疮,又红又肿,奇痒难耐,甚至裂开了一道道血口,他却依然紧紧握着毛笔,在粗糙的竹简上书写着对学问的追求,对正义的向往。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下,董宣不仅学识渊博,出口成章,更养成了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立志要为饱受苦难的百姓伸张正义,维护律法尊严。
时光悠悠流转,董宣凭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踏入了仕途,担任北海相下的一名小吏。
北海郡,虽地处富饶之地,却因豪强横行,治安混乱不堪,宛如一个藏污纳垢的大染缸。
刚到任的董宣,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悲惨景象:街头巷尾,饥民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为了一口吃食,不惜跪地乞讨;集市上,豪强们肆意抢夺百姓的财物,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
看到这一幕幕,董宣的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整治这一片混乱。
当时,北海郡有个名叫公孙丹的豪强,权势滔天,富甲一方。
为了给自己新盖的豪宅增添所谓的“祥瑞之气”,他竟指使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残忍地杀害了一个路人,用受害者的鲜血祭祀土地。
消息传出,整个北海郡一片哗然,百姓们惊恐万分,然而公孙丹家族在北海郡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
他们不仅掌控着地方的经济命脉,还与各级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因此无人敢出面指证他们的罪行。
董宣得知此事后,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他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调查,经过多日的明察暗访,收集到了大量确凿的证据,随后派人将公孙丹父子逮捕。
在公堂上,公孙丹父子毫无悔意,反而嚣张跋扈,公孙丹更是大言不惭地威胁董宣:“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吏员,竟敢动我公孙家族,你就不怕吃不了兜着走?我公孙家的势力,能让你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面对公孙丹父子的威胁,董宣目光如炬,正义凛然地说道:“在这朗朗乾坤之下,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你们草菅人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今日,我定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让你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公孙丹家族岂会善罢甘休。
他们动用家族的财富,买通了当地的大小官员,这些被金钱腐蚀的官员纷纷向董宣施压。
有的官员满脸堆笑,拿着丰厚的贿赂,以升官发财为诱饵,劝说董宣释放公孙丹父子:“年轻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你放了公孙公子,好处自然少不了你的,说不定日后还能平步青云。”
有的官员则恶语相向,满脸狰狞地威胁道:“你若不照做,不仅你的前程不保,就连你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面对这些威逼利诱,董宣丝毫不为所动,他义正言辞地回应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公孙丹父子杀害无辜,天理难容,若不惩处,何以平民愤?何以维护律法尊严?我董宣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定要为百姓主持公道,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最终,董宣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将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
公孙丹的族人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如同被激怒的野兽一般,纠集了三十余人,手持利刃,气势汹汹地冲到官府门前闹事。
他们一边疯狂地辱骂董宣,一边挥舞着武器,威胁要让董宣血债血偿,官府门前瞬间乱作一团,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点燃的火药桶。
董宣毫不畏惧,他迅速调集士兵,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有条不紊地应对着混乱的局面。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将闹事者包围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对峙,成功将闹事者全部抓获。
为了彻底铲除公孙丹家族的势力,董宣带领手下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调查。
经过多日的日夜奔波,他们发现公孙丹曾与王莽政权有勾结,不仅参与过诸多违法活动,还在王莽篡汉期间,为虎作伥,残害了不少忠良之士。
掌握这些证据后,董宣将相关人等全部依法处死。
这一事件在北海郡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董宣的事迹,将他视为救星。
老人们眼中含着热泪,感叹道:“终于来了个为咱们百姓做主的好官!”
孩子们则在街头模仿着董宣惩治坏人的场景,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北海郡。
然而,董宣的上司却认为他行事过于鲁莽,得罪了当地的豪强,给朝廷带来了麻烦。
为了平息豪强的怒火,讨好权贵,不久后,董宣便被罢官,无奈地回到了家乡。
几年后,西汉灭亡,光武帝刘秀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成功建立了东汉政权,天下逐渐恢复太平。
刘秀深知治理国家需要人才,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贤能之士。
董宣因其在北海郡的出色表现,声名远扬,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事迹传到了刘秀的耳中,刘秀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再次征召董宣,任命他为洛阳令。
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达官显贵云集,繁华无比。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是治安混乱,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
历任洛阳令都难以治理,不少人因得罪权贵而丢官甚至丧命,洛阳令这个职位,就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董宣到任后,便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湖阳公主的家奴仗着主人的权势,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了一名无辜百姓,然后躲进公主府中,逍遥法外。
湖阳公主是刘秀的姐姐,深受刘秀的敬重和宠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