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席卷全国的军制变革 (第2/2页)
“你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去直隶把咱们的训练方法、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兄弟们,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征善战的勇士。”傅恒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在直隶省新整编的第五师、第六师训练场上,来自京城第一师到第四师的骨干们,不仅倾囊相授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更将忠诚皇帝的思想深深植入士兵们的心中。
训练间隙,骨干们围坐在一起,与士兵们促膝长谈。
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老兵,轻抚着手中的中华1736火枪,缓缓说道:“兄弟们,我手中的武器,是皇上赐下的,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百姓。
而皇上,就是咱们大清的天,是咱们的主心骨。”
他目光真挚,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咱们吃着朝廷的粮,拿着朝廷的饷,就得对皇上忠心耿耿,这是咱们的本分,也是咱们的荣耀。”
在日常的训练中,这种忠诚教育也无处不在。
每次集合,骨干们都会带领士兵们高呼口号:“忠诚皇上,保家卫国!”声音响彻云霄,振奋着每一个人的精神。
在讲解战术动作时,骨干们也会适时穿插对皇帝英明领导的讲述。
“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能用上这么先进的火枪吗?”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班长问道,不等士兵们回答,他便接着说,“这都是皇上心系咱们,为了提升咱们大清的军力,不辞辛劳地推行改革,咱们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为了让忠诚皇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骨干们还会讲述历史上忠臣良将的故事。
从岳飞精忠报国,到戚继光抗击倭寇,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让士兵们明白忠诚的意义和价值。
“咱们要像这些先辈一样,对皇上毫无保留地忠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咱们就得勇往直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位来自京师第四师的政委骨干严肃地说道。
在夜晚的营房里,灯光昏黄,骨干们还会组织士兵们学习朝廷颁布的政令和皇帝的圣谕。
他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让士兵们明白皇帝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皇上日理万机,心里装的都是咱们大清的子民,咱们唯有忠诚于皇上,努力训练,奋勇杀敌,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政委的话语引起了士兵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忠诚皇帝的思想在新整编的士兵中生根发芽。
他们在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心中怀着对皇帝的无限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种忠诚不仅成为了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也让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直隶省新组建的第5 - 6师顺利融入拱卫京师的第一集团军编制后,全国范围内的军制整编工作犹如被点燃的烽火,迅速蔓延且不断加快节奏。
山东、山西、河南和江苏等省率先响应,紧接着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紧锣密鼓地投身于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之中。
短短半年时间,第七师至-第二十四师相继组建完成。
山东、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江苏六省积极响应,按照新式军制迅速整合各自军事力量,高效组建完成了六个师,由此诞生了大清新的第二集团军。
弘历经过审慎权衡,任命马尔塞担任此军军长。马尔塞在清朝军事领域久负盛名,他战功赫赫,曾在多场重要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对军队管理和训练有着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的经验。
紧随其后,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也踊跃投身于这场军事变革的洪流之中。
六地携手整合军事资源,顺利组建了六个师,大清的第三集团军应运而生,担当第三军军长重任的是胡宝瑔。
而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同样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军制改革。
三地军事力量顺利整合为六个师,构成了大清的第四集团军,任命宫兆麟为军长,宫兆麟在多次边疆战事中表现卓越,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以治军严谨着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