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抵制与镇压 (第2/2页)
弘历知晓到国子监改制这一举措,必将引发各方激烈反应,早在消息正式公布前,弘历便秘密降旨,令国安局、反贪局与警察局抽调精锐人手,潜入民间收集各方违法乱纪证据。
从士绅阶层关起门来的私下集会,到市井街巷里百姓们的日常闲谈,再到各地大儒间的学术探讨、往来书信,事无巨细,均详细记录,以最快速度上报。
见时机成熟,弘历任命反贪局新一任局长田文镜为钦差大臣,即刻南下查处地方违法乱纪官员,同时,钦点驻守京师的第一集团军第2师师长兆惠作为副手,协同反贪局、警察局,针对肆意煽动抵制行动,妄图扰乱朝纲的不法之徒,展开一场规模浩大的全面抓捕行动 。
田文镜和兆惠率领大军即将抵达江南的消息迅速在坊间传开。
然而,地方士绅阶层和部分激进学子并未收敛,反倒觉得朝廷不过虚张声势,不敢轻易惩处他们。
苏州的豪绅们在深宅大院里摆下宴席,酒过三巡后,一位肥头大耳的士绅满脸不屑,将酒杯重重一放,叫嚷道:“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咱们在地方经营多年,人脉盘根错节,朝廷投鼠忌器,怎敢拿我们开刀?”众人纷纷点头,笑声在屋内回荡。
扬州的士绅们则加紧串联,暗中集结力量,甚至派人在城中散布谣言,蛊惑百姓,试图造成更大的混乱,给朝廷施压,他们笃定,朝廷面对复杂的局势,必然会有所顾虑,最终不了了之。
广州府青云书院中,带头罢课的学子们听闻消息,不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聚在一起商议新一轮的抗议计划。
书院廊下,一位年轻学子挥舞着拳头,激昂地喊道:“咱们打着扞卫祖宗学问的旗号,响应者众多,朝廷要是动我们,定会激起民愤,量他们没这个胆量!”周围学子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然而,田文镜与兆惠丝毫不为地方势力的虚张声势所动,大军刚抵达江南,二人便迅速整合地方力量,以雷霆之势兵分多路,展开了一场震撼江南的抓捕行动。
扬州的行动格外迅速,士绅们还在暗中集结力量,妄图给朝廷一个“下马威”,兆惠早已掌握他们的行动轨迹,指挥军队迅速出击一网打尽。
苏州这边,田文镜带领执法人员直扑涉嫌参与抵制活动的官员府邸,当场搜出大量与士绅勾结的信件和账目,面对如山铁证,被捕官员无言以对,乖乖束手就擒。
在广州府,第二师的先头部队趁着夜色悄然包围了挑头闹事的豪绅宅邸。
随着兆惠一声令下,士兵们破窗而入。屋内,豪绅们还在做着朝廷不敢动他们的美梦,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瘫倒在地,“怎么回事……”肥头大耳的豪绅声音颤抖,眼神中满是惊恐。
与此同时,青云书院的学子们正在策划新的抗议活动,兆惠率领部队将书院团团围住,士兵们手持新式火枪,整齐列阵,威慑力十足,在强大的压力下,学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标语,走出书院投降。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抓捕,涉案的地方官员、士绅和激进学子被全部缉拿归案。
一时间江南民间噤若寒蝉,顿时安分不少,一些原本准备参与抗议的学子,看到昔日带头者的下场,纷纷打消念头,乖乖回到学堂。
那些企图暗中搅局的官员,也吓得停止了一切行动,生怕稍有不慎便引火烧身。
乾清宫内。
弘历眉头紧蹙,审视着江南抓捕行动的详尽密奏,得知涉案地方官员多达三百多名,挑头闹事的地方士绅有八百多户,学子一千多名。
刹那间,乾清宫里的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跪在地上的一众大臣连大气都不敢出。
随即,一道圣旨迅速传遍朝野,所有涉案官员革职查办,挑头的地方士绅抄家,参与闹事的学子开除学籍,并将他们全部发配边疆。
旨意一下,京城内外一片哗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茶馆中,一位老者将茶碗重重一放,感慨道:“本以为朝廷会大事化小,没想到这次动了真格,看来改制的决心,比咱们想得都要坚定!”
不久后,一支规模庞大的押送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寒风凛冽,涉案人员戴着枷锁,在士兵的押送下艰难前行。
不少曾经风光无限的官员,此刻蓬头垢面,满心懊悔,地方士绅们望着被抄没的家产,欲哭无泪,年轻学子们也耷拉着脑袋,为自己的冲动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