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52章 杨氏遭难余孤生 高欢破敌定新局

第152章 杨氏遭难余孤生 高欢破敌定新局 (第2/2页)

这番话让高欢豁然开朗。

他当即下令进军广阿,准备与尔朱兆决战。

两军相遇时,尔朱兆的士兵果然士气低落。

刚一交战,就有人开始逃跑。

“顶住!给我顶住!”

尔朱兆在阵中大喊。

但兵败如山倒,根本拦不住。

不到半天工夫,尔朱兆的大军就全线崩溃。

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尔朱兆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亲信仓皇逃命。

“追!一个都别放过!”

高欢的副将兴奋地喊道。

高欢却摆摆手:“穷寇莫追,先把俘虏安置好。”

这一仗打得漂亮。

清点战果时,竟俘虏了五千多名敌军士兵。

高欢的军队士气大振。

\将军,接下来怎么办?\段韶问道。

高欢望着邺城方向,目光坚定:\趁热打铁,直取邺城!\

众将士齐声应和:\攻下邺城!攻下邺城!\

就这样,高欢带着得胜之师,浩浩荡荡向邺城进发。

沿途百姓听说尔朱兆大败,纷纷出来迎接王师。

相州刺史刘诞死守城池,与高欢的军队僵持了整整一年。

城里粮草渐尽,士兵们疲惫不堪,但刘诞仍咬牙坚持。

高欢见强攻不下,便想了个狠招。

他对手下说:“挖地道,烧城墙!”

士兵们连夜掘通地道,悄悄潜入城下。

“点火!”

高欢一声令下,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城墙。

浓烟滚滚,守军大乱。

刘诞站在城头,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

长叹一声:“大势已去……”

最终,城破被擒。

高欢进城后,立刻提拔杨愔为行台右丞,吩咐道:“去迎接新主元朗,请他入邺城。”

杨愔领命而去。

不久,元朗抵达邺城,对高欢大加封赏:“爱卿功不可没,封你为柱国大将军,兼太师!”

又转头对高欢的儿子高澄笑道:“小将军英勇,封为骠骑大将军!”

消息传到洛阳,尔朱世隆坐不住了。

他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高欢占了邺城,下一步岂不是要对付我们?”

谋士上前低声道:“大人,不如先示弱,联合尔朱兆?”

尔朱世隆点头:“你说得对。”

他立刻修书一封,言辞谦卑,派人快马送给尔朱兆:“高欢势大,愿与将军合兵,共攻邺城!”

尔朱兆收到信,冷笑一声:“现在知道求我了?”

但转念一想,高欢确实是个威胁,便回信答应:“好,三日后会师!”

就这样,两支心怀鬼胎的军队,暂时结成了同盟。

并请魏主恭纳兆女为后,兆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他立刻找来天光、度律,三人重新立下誓约,关系又变得亲密起来。

斛斯椿和贺拔胜被尔朱兆放回后,又回到了尔朱军中。

一天,斛斯椿悄悄拉住贺拔胜,低声道:“现在天下人都恨透了尔朱氏,咱们要是还跟着他们,迟早得跟着完蛋。”

贺拔胜皱眉道:“可天光和兆各自拥兵一方,不把他们全除掉,后患无穷啊!”

斛斯椿微微一笑:“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他转身就去见尔朱世隆,装作忠心耿耿的样子,劝说道:“高欢势力越来越大,若不趁早除掉,必成大患。

不如赶紧召天光他们一起出兵,合力讨伐。”

世隆一听,觉得有理,点头道:“你说得对,我这就派人去召天光。”

天光按兵不动,迟迟不肯发兵。

斛斯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主动请缨:“大将军,让我去关中走一趟吧。”

此时的尔朱天光手握重兵,却首鼠两端。

他既想保存实力,又怕错失良机。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注定要付出代价。

快马加鞭赶到长安,斛斯椿开门见山:“高欢造反,只有您能平定。

您难道要坐视不管?

要是让高欢得势,您就危险了。

唇亡齿寒的道理,您应该明白。”

斛斯椿这番话直击要害。

他深知尔朱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这番话说得尔朱天光心头一震。

天光猛地站起身:“我正打算出兵呢!”

他立即召来心腹贺拔岳商议。

贺拔岳分析道:“您坐拥三地,兵强马壮,高欢根本不是对手。

依我看,您应该坐镇关中,派精锐与其他部队会合。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贺拔岳的建议老成持重。

可惜天光耳根子软,终究没能坚持己见。

天光觉得有理,正要采纳。

斛斯椿却急了:“机不可失啊!请立即发兵!”

历史往往就在这样的犹豫中改变走向。

一念之差,可能就会改写结局。

最终,天光留下弟弟尔朱显寿守长安,亲自带兵赶赴邺城。斛斯椿马不停蹄地回去复命。

尔朱世隆得知后大喜:“太好了!”

他立即命令尔朱兆和仲远的部队与天光会合,又调度律从洛阳出发。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

尔朱氏虽然兵多将广,却缺乏统一指挥,这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短短数日,四路大军齐聚邺城。

二十万大军沿洹水两岸驻扎,营帐连绵不绝,军旗猎猎,声势浩大。

高欢带着不到三万步兵和两千骑兵,匆匆赶往紫陌迎敌。

队伍稀稀拉拉,却个个神情凝重。

封隆之刚升任吏部尚书,被留在邺城守备,高欢只能亲自督战。

这时,高敖曹带着三千汉人士兵前来会合。

他刚被任命为都督,身后跟着同乡王桃汤等人。

高欢看着这支纯汉人部队,心里直打鼓。

“敖曹,你这队伍都是汉人,恐怕不够用啊。”

高欢皱着眉头说,“要不我拨一千鲜卑兵给你?”

高敖曹连连摆手:“将军,带兵讲究的是默契。

鲜卑兵和汉兵素来不合,硬凑在一起反而坏事。

不如各带各的兵,各负其责。”

高欢听了觉得有理,点头道:“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他们在韩陵山下摆开圆阵。

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高欢让人用牛驴堵住退路。

牲畜的嘶叫声在战场上格外刺耳。

对面,尔朱兆的大军已经列好阵势。

他派人来喊话:“高欢!你为何背弃誓言?”

高欢拍马向前,高声回应:“我们当初立誓共辅帝室,如今天子何在?”

尔朱兆冷笑道:“永安王杀害天柱大将军,我这是替天柱报仇!”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高欢厉声道,“况且天柱本就心怀不轨,死有余辜,谈何报仇?

今日你我恩断义绝!”

说罢,他猛地举起令旗。

战鼓声顿时响彻云霄,两军将士握紧兵器,死死盯着对方。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连风都变得凛冽起来。

“杀!”

高欢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敌阵。

刀光剑影中,鲜血很快染红了韩陵山下的土地。

高欢亲自率领中军,高敖曹统领左军,堂弟高岳指挥右军。

三路大军如猛虎下山,直扑敌阵。

士兵们个个咬紧牙关,誓死拼杀。

尔朱兆打头阵,天光、度律分列左右,仲远殿后。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像铁桶般围了上来,攻势凶猛异常。

敌军主攻方向很明确——直取高欢中军!

“顶住!后退者斩!”

高欢在乱军中大喊。

可敌军实在太多,前队士兵接连倒下,后队开始动摇。

战马嘶鸣,刀光剑影中,中军阵线眼看就要崩溃。

这时右军的高岳发现战机:“中军吃紧,我们不能坐视!”

他立即点齐五百精锐骑兵,转头对副将喝道:“随我直取尔朱兆!”

与此同时,左军的高敖曹也动了。

他一把扯下染血的披风,对亲兵喊道:“带一千骑,跟我截断敌军两翼!”

说罢挥刀跃马,如旋风般杀入敌阵。

战局开始扭转。

别将斛律敦也没闲着,他悄悄收拢散兵,绕到敌军背后,突然袭击仲远的后军。

尔朱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

“好机会!全军压上!”

高欢抓住战机,挥剑前指。

霎时间杀声震天,尔朱军四散奔逃。

战场上,徐州刺史杜德丢下兵器,对贺拔胜叹道:“大势已去,投降吧。”

二人遂卸甲请降。

尔朱兆败退途中,望着身后溃散的军队,懊悔地对慕容绍宗说:“早听你的话,何至如此!”

他重重捶着胸口,调转马头就往西逃。

“将军先走!”

慕容绍宗临危不乱,立即鸣角收兵。

他挥舞令旗,将残兵重新整队,总算保住部分兵力。

东面尘土飞扬,那是仲远逃往东郡的败军。

北边烟尘滚滚,度律和天光正仓皇奔向洛阳。

夕阳下,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无数尸首,破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一仗,高欢赢得漂亮。

但谁都知道,乱世中的胜负,从来都是暂时的。

尔朱氏虽然败退,可真的会就此认输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