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63章 高欢邙山惊逃命 侯景虎牢再镇关

第163章 高欢邙山惊逃命 侯景虎牢再镇关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东魏接连改元,这事儿说来有趣。

先是南兖州出了件稀罕事——有人捕获了一头巨象。

朝廷上下都把这当成了祥瑞之兆,于是改年号为“元象”。

“陛下,巨象现世,此乃天降祥瑞啊!”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激动地说。

高欢捋着胡子点头:“既如此,改元‘元象’,以示庆贺。”

第二年,宫里又热闹起来。

高欢的次女被册立为皇后,朝廷忙着给她修建新宫殿。

这一来,又得改年号了。

“兴和二字如何?”

高欢问群臣。

“妙极!既昭示国运兴盛,又暗合祥和之意。”

众臣纷纷附和。

这期间,朝廷还出了几项新政。

先是禁止民间私自建寺庙,接着改革了官员选拔的“停年格”制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欢命百官在麟趾阁商议制定新法典。

“诸位爱卿,”

高欢在麟趾阁对大臣们说,“这新法务必简明实用,要让百姓易懂,官吏易行。”

大臣们日夜商议,终于定出一部新法典,取名《麟趾格》。

新法颁布那天,洛阳城张灯结彩,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

“听说这新法比旧法简明多了。”

一个卖烧饼的小贩对顾客说。

“是啊,总算不用为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发愁了。”

顾客边吃烧饼边点头。

就在这当口,高欢做了个重要决定。

他召来心腹大将侯景:“河南乃军事要地,非卿不能镇守。”

侯景抱拳应道:“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保境安民。”

于是侯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尚书仆射,同时出任河南大行台。

这个职位可不简单,既要管理地方政务,又要随时准备防御外敌。

“记住,”

高欢送别时叮嘱道,“既要守土有责,更要随机应变。”

侯景郑重地点头:“请丞相放心,末将明白。”

适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暗地里谋划叛逃。

他本是东魏重臣,却因一场家变,彻底改变了立场。

高欢察觉异样,立刻派将领奚寿兴接管军务。

谁知高仲密竟先下手为强,直接扣押寿兴,转头投奔西魏,还把战略要地虎牢关当作见面礼献上。

其实,高仲密并非天生反骨。

他出身名门,是高敖曹的二哥,早年忠心耿耿,官拜御史中尉,以直言敢谏闻名。

可偏偏家宅不宁,夫妻反目,最终休妻。

这一休,休出大祸。

他的前妻是崔暹的妹妹。

崔暹是谁?

高澄的心腹,朝中红人!

高澄是谁?

大丞相高欢的长子,皇亲国戚,权势滔天。

崔暹记恨在心,处处刁难。

“仲密大人,您举荐的御史,恐怕不合规矩。”

崔暹冷笑。

“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崔大人何必处处针对?”

高仲密强压怒火。

“呵,规矩?

我说合规矩,才叫合规矩。”

崔暹甩袖而去。

果然,高仲密推举的人选,全被崔暹一一驳回。

高仲密愤懑难平,渐渐对朝廷失望。

另一边,崔暹的妹妹被休后,高澄亲自做媒,将她改嫁给一位显贵。

婚礼排场极大,分明是故意羞辱高仲密。

“高澄!崔暹!你们欺人太甚!”

高仲密拍案而起。

一怒之下,他决定叛逃。

扣押奚寿兴,献虎牢关,投奔西魏——这一连串动作,既是报复,也是自保。

而高澄和崔暹,依旧在邺城耀武扬威,浑然不知自己逼反了一位大将。

仲密新娶了一位继室李氏,不仅容貌出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高澄听说后,心里痒痒的,借着贺喜的名义亲自上门打量。

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李氏身段婀娜,气质非凡,在一众女眷中格外显眼。

“嫂夫人果然才貌双全,”高澄假意奉承道,“难怪仲密兄如此得意。”

李氏只是浅浅一笑,并未多言。

但这更勾起了高澄的邪念。

从此,他就像闻到腥味的猫,时刻惦记着这块“肥肉”。

这天,趁着仲密外出,高澄迫不及待地闯进高宅。

见四下无人,他一把拉住李氏的手:“嫂嫂何必如此拘谨?

今日良辰美景,不如......”

“大人请自重!”

李氏猛地抽回手,脸色煞白,“若被我家老爷知道......”

“知道又如何?”

高澄狞笑着逼近,“在这邺城,还没有我高澄办不成的事!”

说罢竟强行将李氏拖入内室。

事后,衣衫不整的李氏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

高澄却整了整衣冠,扬长而去。

“老爷!”

管家慌慌张张地找到仲密,“家里出事了!”

仲密赶回家时,只见妻子蜷缩在角落,身上的衣裳都被撕破了。

“这个畜生!”

他气得浑身发抖,“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李氏抽泣着说:“夫君,我们......我们离开这里吧......”

没过多久,仲密就申请调任北豫州刺史。

临行前,他暗中联系了西魏。

恰逢高欢在朝中掀起风波,仲密索性公开投奔了西魏。

“听说仲密那小子叛逃了?”

高澄不以为然地笑道,“为了个女人,至于吗?”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背叛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说到底,仲密抛下发妻在先,如今惹出这些祸事,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

高欢听说仲密叛逃西魏,一查竟是崔暹办事不力所致,顿时勃然大怒。

他立即下令将崔暹押赴晋阳问斩。

崔暹吓得魂飞魄散,连夜跑到高澄府上求救:“世子救命啊!

丞相要杀我!”

高澄皱了皱眉:“父亲正在气头上,你先躲在我府里。”

他转头对心腹说:“快去请几位大人帮忙说情。”

经过多方周旋,高欢终于松口:“罢了,看在众人面上,饶他一命。”

可事情还没完。

没过几天,探子来报:“西魏封仲密为侍中司徒,宇文泰正率大军攻打虎牢,河桥南城也被围了!”

高欢拍案而起:“宇文泰欺人太甚!”

他当即点兵十万,亲自渡河迎战。

两军隔河对峙。

宇文泰见强攻不利,心生一计。

他命令士兵乘船顺流而下,准备火烧河桥。

东魏大将斛律金急中生智,对副将张亮说:“快带百艘小船拦住他们!用铁链横锁江面!”

张亮立刻行动。

士兵们将铁链钉在两岸,西魏战船被死死卡住,河桥这才保住了。

高欢渡过黄河,在邙山扎营。

他占据险要,却按兵不动。

宇文泰在燎留下粮草,打算夜袭高欢。

不料探马早已飞报高欢大营。

高欢听完哈哈大笑:“宇文泰离我们四十里,半夜赶路,人困马乏。

我们以逸待劳,正好杀他个措手不及!”

果然天刚亮,宇文泰的军队就赶到了。

东魏猛将彭乐是个急性子。

他见敌军还未列阵,立刻大喊:“弟兄们,随我冲啊!”

说罢,他带着数千精锐骑兵,如狂风般冲向敌阵。

泰军见高欢早有防备,心中已是慌乱。

更遇上骁勇善战的彭乐,只见他手执长刀,左右劈砍,刀光闪过,头颅纷纷滚落,鲜血飞溅。

泰军士兵吓得腿脚发软,纷纷掉头逃窜。

宇文泰见势不妙,也只得下令撤退。

高欢的军队见彭乐如此勇猛,士气大振,乘胜追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