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铜驼烟雨 >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一百九十二章:兵临潼关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一百九十二章:兵临潼关 (第2/2页)

  马瞻接过令信,听司马颙叮嘱道:“你传本王话,告诉杨茂搜,没有本王的长安城,就不可能有他杨家的仇池。”

  司马颙的话倒也不假。

  若不是他的默许,杨茂搜父子不可能占据仇池,更不可能在那里自立为王。刘沈任雍州刺史的时候,就曾多次想要收回仇池以及周边郡县的辖权。

  当所有的人都离开后,司马颙站起身,刚走了一步,突然觉得头昏目眩,身子猛地一个摇晃,又跌坐回了木榻上。

  一直以来,他都小心地躲在成都王司马颖的身后,希望通过司马颖的跋扈,逐步灭掉其他诸王的势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话语权,最终再取代司马颖。

  如今,长沙王的势力没了,成都王的势力也没了,自己这边的势力更是损伤大半,唯独东海王府的势力却毫发无损。

  如今想来,这真是机关算尽,便宜了他人。

  司马颙愁苦地斜靠在木榻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水经注》有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潼关设于东汉末,古称桃林塞,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其关城建在麟趾原上。

  潼关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大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为屏障;东临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

  不仅如此,在潼关北的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秦岭蒿岔峪口,更有12座烽火台与关城相连,即为十二连城。

  潼关城凭险而立,与北面的大河、南面的秦岭山脉这些天然屏障一起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扼守中原和关中之间的东西要道。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刻,潼洛川东的风翼原上,武威军正扎营于此处。李峻站在高台上,望向西南方的潼关,又转目看向了对面的十二连城。

  作为南军,李峻要领兵直面潼关城,以此来吸引住守关之人的兵力,使北军的祁弘能够减轻阻力,尽快地拿下蒲津渡。

  祁弘则需要在渡河后,绕至渭河口,从潼关的背后发起攻击,从而夺下潼关城,打开进入关中的大门。

  在李峻的身侧,平阳太守李澈同样在望向前方。

  片刻后,李澈指向对面道:“世回,眼前这十二连城是个大麻烦,如果咱们强行攻潼关,连城里的兵马会不会对咱们进行偷袭?”

  李澈是原主李峻的本家叔父,是他带着原主入京,使原主李峻得到老梁王司马彤赏识,也是他将重新醒来的李峻介绍给了长沙王司马乂。

  李峻尊敬李澈,也将他当做了自己的叔父。

  “嗯,有这个可能。”

  李峻点头道:“不过,他们恐怕不敢轻易出战,如此的险关,他们只需据守便可,若是冒然出关迎敌,那可就是在做一件极蠢的事情。”

  李澈笑道:“世回说的也是,若真是那样,咱们倒可以轻易地拿下潼关了。”

  李峻点头笑了笑,问道:“叔父,平阳的迁民一事如何了?走了多少人?”

  无论是州郡县乡,都需要有人口的基础。

  有了人,才能从事耕种劳作,才能有税赋,才能有兵源。

  李峻是在对平阳百姓的未来着想,更是在对自己以后的谋划做打算。他需要有大批的同乡之人进入西境,即便不是为了税赋与兵源,这些人也是最有力的底层支持者。

  因为,身为异乡人的他们,只有相信李峻,跟随李峻,他们才能得到该有的生存保障。

  李澈盘算了一下,回道:“离开的人超过大半,除了一部分人去了荥阳,剩下的人都在咱们的安排下进入了仇池,一些富户商贾则去了汉中。”

  李峻点头道:“咱们也只能做到如此了,也不能强迫那些不愿迁徙的人,毕竟是故土难离呀!”

  两人正说着话,张景与江霸一同从军营方向走了过来。

  “属下张景,江霸见过大将军,见过李郡府。”

  两人来至近前,先是向李峻与李澈见礼后,张景笑问道:“大将军,军营都安置妥当了,咱们何时开始攻击城关?兄弟们可都等急了。”

  张景本就是原主李峻身为牙门将时的参军,醒来后的李峻不仅没有让这份关系断掉,反倒让张景的忠心更添了许多。

  当初,李澈调任平阳太守时,李峻便安排张景做了督护一职,由此彻底掌控了平阳军。

  当下,李峻位高权重,张景虽在言语上有几分亲近,但在礼数上却不敢半分的轻慢。

  江霸亦是笑道:“是呀,少主,咱们何时开打呀?”

  江霸的性子未变,对李峻的称呼也一如从前。

  他习惯称李峻为少主,他觉得自己就是李家庄的家将,应该如此称呼李家二郎的。

  李峻与叔父对望了一眼,笑道:“两位哥哥,有这么心急吗?咱们刚安营扎寨,不急,起码也得让守关之人胆颤心惊一天才好。”

  私下里,李峻还是习惯与这些人以兄弟相称,他在心里也的确将他们当做兄弟。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才能与自己共同打下一方安定的乐土。

</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