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维稳 (第2/2页)
为了顺利南征,朱温先要平息内部不安定因素,以防后院起火。所谓“内部”也可细分为地方和中央两大方面。
地方上,他最担忧的当属青州王师范。
青州王师范投降朱温的时候,手中仍握有十万重兵,青州诸将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尚有一搏之力,只是因王师范的弟弟王师克被汴军生擒,王师范才因私废公,坚决投降。也正是由于他的实力雄劲,所以在归降之后仍然坐镇青州,朱温不敢贸然移镇,距今已有一年的时间。
如今,朱温决意南征,必先稳山东。朱温找来最能言善辩的大谋士李振,希望他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把王师范粘来。
李振领命,疾驰青州。
王师范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交出了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印及库房钥匙等物品,表明自己愿意接受人事调动,绝不贪恋青州节度。
然而面对全家移居汴州的要求,王师范表现出了预料之中的抗拒,在李振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说自己不仅是戴罪之人,更是朱温的杀侄仇人,离镇入汴,定遭杀身之祸。祈求李振救命,让自己留在青州。
李振借古讽今,以三国时期的张绣为喻,说您知道三国时期有位张绣吗?汉末三国,张绣屡屡与曹操为敌,后来,袁绍派人召张绣入河北,谋士贾诩就对张绣说“袁绍外宽内忌,连自家儿子都不相容,岂能真心容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不小,急于以宽厚仁慈示天下,以招揽天下英雄,所以一定不会为难于你”,如今,你越是得罪朱温,朱温就越要善待你,拿你当典型事例啊!
张绣对曹操也是先降后叛,致使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死于这场叛乱。朱温同样因王师范的叛乱失去了爱侄朱友宁。
王师范恍然大悟,于是打点行囊,第二天,举族迁往汴州。快到汴州的时候,王师范换穿素服,换骑毛驴,仍以罪人之礼拜见朱温。
朱温也表现出了应有的大度,以礼待之。不久之后,表奏其为河阳节度使。
据史籍记载,王师范颇好儒术,酷爱读书,喜欢结交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好不好儒,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他一定不好史。在“张绣降曹”的历史故事上,李振拥有着最终解释权,李振没有说谎,但他刻意隐去了一部分事实,把故事的结尾省略了。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张绣的下场。王师范的最终下场完美致敬了张绣。
朱温拿王师范作秀,心里却放不下那段仇恨的往事,不仅耻笑王师范不通历史,更对他所谓的“儒学”嗤之以鼻,阴谋反叛也是儒家弟子干的事儿?后来,朱温安排韩建赴镇青州,临行时,对韩建语重心长地劝勉,希望他能像治理华州一样治理青州,还一语双关地说道:“那里是孔孟之乡,闲暇之余,你务必要好好读圣贤书,用心体会,别读到狗肚子里去!”韩建与朱温“哈哈”一笑,知道这是指桑骂槐,讥讽王师范。
王师范袭承父位,而他的父亲王敬武原为平卢军偏将,通过兵变夺权,驱逐了节度使安师儒,这也是王敬武死后,部将张蟾不服、叛乱的原因之一。所以朱温常常讥讽这位来自孔孟之乡的儒士王师范。
除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外,中央朝廷的势力也需要整合清理。这项任务就不劳朱温费心了,因为有人乐于充当急先锋。
一场政治大清洗运动又拉开了血腥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