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每天卖一千斤! (第2/2页)
杨林三个人炒瓜子都不够卖,王丽丽一直忙,生意做个不停。
于勇倒是很给力,帮杨林找到了几个卖瓜子的老板,每天都能供应一千多斤给杨林。
杨林嫌铁皮柜太小,又花钱置办了一个装粮食用的铁皮大桶,用来储放瓜子。
这天,杨林一共卖出一千斤瓜子。
晚上他盘点,数完钱,发现今天的账目对得上。
三个人炒瓜子还是太辛苦,杨林又请了两个人帮忙炒瓜子,他本人则两头帮忙,柜台忙不过来就帮柜台,得空了就炒瓜子。
国家的相关政策有规定,个体户请的雇工低于七个人,属于正常经营行为。
如果雇工人数超过了八个人,那就属于资本主义,是要停业整顿甚至会被取缔的!
这种新闻,报纸上经常有,杨林早就知道了。
现在店里有四个炒瓜子的师傅,再加上王丽丽和杨林,已经有六个人了!
因此,七个人,成了个体户姓社还是姓资的坎!
杨林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受不起打击。
所以,他做事以稳重为主,宁可少赚些钱,也尽量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能赚一千块钱左右。
这也是这家店卖瓜子的极限了。
因为他们几个人,每天只能炒一千斤左右的瓜子。
杨林为了多卖瓜子,跟四个师傅商量了一下,晚上请他们加班炒瓜子,每个人多加五块钱的工钱。
四个师傅现在的工资,是每个月二十块钱。
杨林给他们提五块钱的工资,但晚上要加班两个小时,四个人可以多炒三百斤左右的瓜子。
四个师傅都表态同意。
他们出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可以多赚钱,当然同意了,反正晚上闲着也是闲着。
神奇的很!
每天多炒出来的三百斤瓜子,第二天也能卖光光!
杨林对瓜子市场的巨大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家店开起来后,杨林着手准备开第二家店。
因为政策的关系,第二家店,他打算以自己父亲的名义来开!
每人一家店,也就不存在雇工超员的问题了。
国家也没有规定,不许在职员工兼职个体户啊!
开店容易,最难搞的,还是瓜子!
每天一千多斤的瓜子,已经是于勇能提供的极限了,为此他每天要跑十几个地方收购上来,再统一送到杨林的门店。
杨林想开第二家店,就要先解决瓜子的货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