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夜成案 (第2/2页)
青宁蔬菜根本不需要一层一层把怎么收菜搞得如此复杂,既然能落实好最先一公里的事,那就向最后一公里进发!储运是冷链的载体,但它不是冷链的精义,反而是越少的储运环节,才能做到更高效率的通达,我们不能因为冷库的遍地开花,因为有了更长的保鲜期,所以更放心地囤,这是本末倒置!
试想一下,青宁内部大肆动员先储一波,销地从前有多远、现在还是多远,那么这所谓的四层体系,不就是枉费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吗?!
咋咋呼呼生龙活虎,各种招数玩了个遍,抬头一看,还在原地!
胡殊同话锋锐,笔锋也不俗,因为想法极度扎实,落在纸上才显得字字有力。
他的运销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打造多个类似云城这样的转运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这浩大的工程并非青宁自身之事。青宁作为产地,未来要与各处销地对接,所以这样的转运基地,可以实现产销对接联合打造。
实际操作中,政府出资与当地的大型物流企业合作,由物流企业负责转运基地的运营,并承担渠道与终端的任务。如此一来,一个转运基地便同时具备收购、运输、分销的全系统运作。
无论胡殊同酝酿什么样的运作方式,在他心底里,都深深鄙视青运协会这种东西,因为它只提供模式、不解决实事。况且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协会已经密集诞生,因为交叉而遭遇的困境,我们遇到的还少吗?
东天泛蓝,最早一道晨曦打在窗边绿萝的枝头。
胡殊同起身伸了个懒腰,泡了一杯新的浓茶,而后坐下来细细回望这份方案。看了许久,他也没做什么改动,甚至再也没有碰过键盘。反倒是眼睛越发亮堂,这么多年,一次就让自己满意的方案,实在是太不多见。
这不仅是多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个行业的认知,还因为,他是带着情绪在写。嘴上虽不说、脸上也不会表露,但不妨碍他用这种方式,排遣久藏于心的愤懑!有了这份方案,便不是谁更好的问题,而是谁当有谁可无的问题!
细想来,这才是胡殊同,一直以来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