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回报 (第2/2页)
“殊同,同兴对青菜南运的贡献,发改委是看在眼里的。事情的发展也和我们一开始的考虑相吻合,把行业的事交给专业的行业人。这场论坛你不需要有什么顾忌,菜能走得出、价能稳得住,这就是同兴最大的底气。”
此言让胡殊同心头一振,底气二字说出来是如此轻易,做起来才懂它是多么艰难。回望那段为青菜南运而奔走的时光,为了腾库做试点逼得弟弟快要冒火,带着专家组多日风餐,走遍了青宁的各个大区,考察转运、接洽终端,统筹外销链、疏通内部网,倾尽胡殊同所能。
试点开始启动之后,整件事成为同兴的第一优先,不知花了多少同兴人的精力。胡殊同不仅全程盯着,还要抽时间写试点报告,做得像手册一样详实。
这一刻胡殊同看到了回报,莫看这三言两语,它确立了同兴在青菜南运这项大工程中的地位,这次论坛是业界的联合发声,实际上也是同兴自身的对外昭告。
令人激动的还不止此,它还意味着同兴对今年冷链八条硬件建设,自此拥有了具备分量的参与度。有了这样的支撑,胡殊同脑海中的那张外运网,更加清晰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场论坛之后,前来同兴走动的人恐要门庭若市了。
此时此刻,雷小溪亦是满心感慨,同兴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壮大,正常来想,他不仅会一直领先,还会把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潮之下的同兴必须要有一种追赶的警觉。因为在不断盘活的全国大势中,越来越多的资本聚焦冷链物流,不夸张地说,大财力的人一个决定就能改变一个区域的冷链局面,当下盛行的融资并购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样的大势下,鲜有人能记得过去发生过什么,满眼都是向前看、加速跑,多一片市场、拿好多提成。
好在是,雷小溪记得。
胡殊同的这条路,他是那个从头到尾看过每个里程的人,有些事情从前尚不觉得,直到突然冒出来很多冷链人,突然千亩大园区、百万吨冷库群都上不得行业头版的时候,他才明白,势推着人走,行业在膨胀。
大量的外来资本注入,会把这个行业推向一个怎样的局面,此时还没有人敢下定论,但像同兴这样的一以贯之,殊为难得。
“殊同,我知道同兴迟早会走上融资这条路,但我有句话想说,你还是斟酌斟酌。”
“你说。”
“这是咱自家人聊家常的话,是我作为二哥想和你说一说的话。”
胡殊同笑着道:“二哥,有什么话你只管说。”
“你是我见过最专业的行业人,同兴有今天是因为你的自主,有你提着这个袄领子,别人的话都只能是建议,做不到实质性的干预。正因为这样,融资的事你才更要慎重,利益驱动的话语权,是很可怕的。”
胡殊同内心明了,同兴融资已经现出很多苗头,以同兴当下的态势,是很多人理想的投资之地,“你说的我明白,现在势头热,哪里旺就向哪里下菜碟,这是投资一方的标准。”
雷小溪点点头,说出一句颇是警人的话——
“有时候,我们怕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懂的人很有钱。”
……